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消暑  拼音:xiāo shǔ
1.消除暑气。如:「到海边戏水弄潮是个消暑的好方法。」《西湖佳话。灵隐诗迹》:「夏之日,风冷泉亭,可以蠲烦消暑,起人幽情。」《野叟曝言》第八八回:「因复取一匹火浣布、一件珍珠衫道:『此寡人及正妃送与太夫人者。汗衫以消暑,火浣以禦寒,寒暑不侵,寿考维祺,聊以表颂祷之诚也!』」
2.避暑。唐。陆龟蒙奉和太湖诗〉二○首之一五:「遗名复避世,消夏还消忧。」《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旁有旧妪,即前卷中曾赁其家消暑者,愿送至乡;故是时陪侍在侧,拭泪不已。」也作「消夏」、「销夏」。
分類:消暑降温
《國語辭典》:暑天  拼音:shǔ tiān
夏天、热天。唐。罗邺 题水帘洞诗:「每向暑天来往见,疑将仙子隔房栊。」
《漢語大詞典》:逃暑
亦作“迯暑”。 消暑;避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处士 周洪 言, 宝历 中,邑客十餘人,逃暑会饮。” 宋 陈师道 《和寇十一雨后登楼》:“豫为逃暑约,一快 楚 臺风。” 明 李攀龙 《逃暑》诗:“无处堪迯暑,高楼坐夜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义仆:“岁丁酉之夏,山人逃暑 金山 。”
分類:消暑避暑
《國語辭典》:伏暑  拼音:fú shǔ
炎热的伏天。伏天指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从初伏到末伏通常为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一段时间。如:「炎炎伏暑,出门最好打把洋伞。」
分類:炎热夏天
《國語辭典》:徂暑  拼音:cú shǔ
语出《诗经。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指盛暑。唐。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
《分类字锦》:却暑
谢迈 食藕诗 甘寒固不数,却暑最所便。
分类:
《國語辭典》:暑月  拼音:shǔ yuè
1.夏季炎热的月分。《南齐书。卷一四。州郡志上》:「汉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辄避处高,今交土调和,越瘴独甚。」《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
2.阴历六月。
《分类字锦》:冒暑
杜甫 冒暑初有适。
分类:
《國語辭典》:隆暑  拼音:lóng shǔ
盛暑。晋。张华劳还师歌〉:「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晋。陆机从军行〉:「隆暑固已惨,凉风严且苛。」
《漢語大詞典》:暑寒
天气炎热与寒冷。《新民晚报》1987.4.28:“ 孟小冬 喜出望外,就在当月二十一日,拜 余 为师。自后,不论暑寒,不顾风雨,每日必到 范秀轩 。”
《骈字类编》:暑往
易系辞见寒往下矣王勃采莲赋暑往寒来忽 悠哉
《骈字类编》:暑行
宋史张浚传高宗遣使赐诏趣归劳问之曰卿暑行甚劳湖湘群寇既就招抚成朕不杀之仁卿之功也考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师道之诛公以兵东下进围 城克之遂进迫曹曹寇乞降郓部既平公曰吾无事于此其朝京师天子曰大臣不可以暑行其秋之待公曰君为仁臣为恭可矣遂行
《國語辭典》:小暑  拼音:xiǎo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国历七月七日或七月八日。小暑为夏至后的节气,此时天气十分炎热,但尚未到达极热,故称为「小暑」。
《漢語大詞典》:暑湿
亦作“ 暑湿 ”。 炎热潮湿。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湿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江干暑溼,不可久留。”
《漢語大詞典》:袢暑
犹溽暑,炎暑。 宋 楼钥 《跋扬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画卷·莲荷》:“又有熟芡生菱鳧茈之属,一一如生,袢暑尤宜观之,所谓宛然坐我水仙府也。” 元 方回 《夏夜闻雨》诗:“可以逃袢暑,征徒盍少休。”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余往年读 刘元靖 《山栖志》,见其所载 紫巖 、 灵巖 胜概,分明如画。时正当袢暑,不觉凉颼生肘腋间。”
分類:溽暑炎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