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4,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曲智湛( 天山县公 )
靳智翼( 智异 )
刘智敏
僧智瑰
僧智弘( 王 )
僧智暹(别称 智远 )
释迦智
释智岸
释智封( 吴 )
释智凯( 安 )
释智显
释智行(别称 般若提婆 )
释智则( 凭 号 狂者 )
释智𧦬
其它辞典(续上)
周智爽曲智湛( 天山县公 )
靳智翼( 智异 )
刘智敏
僧智瑰
僧智弘( 王 )
僧智暹(别称 智远 )
释迦智
释智岸
释智封( 吴 )
释智凯( 安 )
释智显
释智行(别称 般若提婆 )
释智则( 凭 号 狂者 )
释智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雍州同官人。周智寿弟。高宗永徽初,与兄智寿为报父仇击杀仇人,投案,争为首,有司不能决者三年。乡人或證智爽先谋,遂就死,临刑神色自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高昌人。高昌王曲文泰子,曲智盛弟。太宗贞观十四年,高昌亡,智湛随兄归唐,拜右武卫中郎将,封天山县公。高宗永徽初,为西州都督,累加左骁卫大将军。麟德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智异。唐人。工画佛。所画佛像类华人。其画在范长寿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善画山水、鬼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善画山水鬼神,气韵洒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河南洛阳人,俗姓王,玄策侄。早于少林山出家,乐诵文典,颇工文笔。曾至蕲州,从五祖弘忍习禅。复南行,与无行结伴,于合浦登舟渡海,至室利佛逝国,复至师子洲,参礼佛牙。寻北行,至东印度,入大觉寺,瞻礼习经。在中印度居八年,历参诸胜迹。拟从北印度归国。后不详。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智弘律师者。洛阳人也。即聘西域大使王玄策之侄也。年才弱岁早狎冲虚。志蔑轻肥情怀栖遁。遂往少林山餐和服饵。乐诵经典颇工文笔。既而悟朝市之諠哗。尚法门之澄寂。遂背八水而去三吴。舍素禔而擐缁服。事瑳禅师为师禀承思慧而未经多载即髣髴玄关。复往蕲州忍禅师处重修定潋。而芳根虽植崇条未耸。遂济湘川跨衡岭。入桂林而托想。遁幽泉以息心。颇经年载。仗寂禅师为依止。睹山水之秀丽。玩林薄之清虚。挥翰写衷掣幽泉山。赋申远游之怀。既览三吴之法匠。颇尽芳筵。历九江之胜友。几闲妙理。然而宿植善根匪由人奖。出日中府欲观礼西天。幸遇无行禅师与之同契。至合浦升舶长泛沧溟。风便不通漂居上景。覆向交州住经一夏。既至冬末复往海滨神湾。随舶南游到室利佛逝国。自馀经历具在行禅师传内。到大觉寺住经二载。瞻仰尊容倾诚励想。讽诵梵本月故日新。闲声论能梵书。学律仪习对法。既解俱舍复善因明。于那烂陀寺则披览大乘。在信者道场。乃专功小教。复就名德重洗律仪。恳恳勤勤无忘寸影。习德光律师所制律经。随听随译实有功夫。善护浮囊无亏片检。常坐不卧知足清廉。奉上谦下久而弥敬。至于王城鹫岭仙苑鹿林祇树天阶庵园山穴。备申翘想东契幽心。每掇衣钵之馀。常怀供益之念。于那烂陀寺则上餐普设在王舍城中乃器供常住。在中印度近有八年。后向北天羯湿弥罗。拟之乡国矣。闻与琳公为伴。不知今在何所。然而翻译之功其人已就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待汝里头来。即与汝道僧问。如何是大梅的二日。师云。酪本一时(并景德传灯录)。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彼岸法师。智岸法师。并是高昌人也。少长京师传灯在念。既而归心胜理。遂乃观化中天。与使人王玄廓相随汎舶。海中遇疾俱卒。所将汉本瑜伽及馀经论。咸在室利佛逝国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吴氏。怀安人。中年以白衣行头陀。后依州之清净寺恒法师。落发受具。始习惟识论。或讥以滞于名相。遽发愤造武当山。见秀大师疑情冰泮。思养圣胎。遂辞往蒲津安峰山。木食涧饮。禁足十年。属州牧卫建安国寺迎请居之。毳侣竞奔。蔚然繁盛。牧问曰。某今日如何。答曰日从濛汜出。照树常无影。封来往中条山二十年。得其道者。不可胜纪。既示灭。门人塔于州北之三十里。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
释智凯。姓安。江表杨都人。家世大富奴仆甚多。年在童丱。雅重嘲谑。引诸群小乃百数人。同戏街衢以为自得。陈氏台省门无卫禁。凯乃率其戏侣。在太极殿前。号令而过。朝宰江总等。顾其约束铨叙驻步讶之。相视笑曰。此小儿王也。及至学年。总掷前绪。承沙门吉藏振宗禹穴往者谈之光闻远迩。便辞亲诣焉从受三论偏工领叠。所以初章中假复词遣滞。学人苦其烦拿。而凯统之冷然释顿。各有投诣。及藏入京。因倍同住。义业通废专习子史。今古集传有关意抱辄条疏之。随有福会因而标拟。至于唱导将半。更有缘来。即为叙引冥符众望。隋末唐初。嘉猷渐著。每有殿会无不仰推。广诵多能罕有其类。尝于内殿佛道双严。两门导师同时各唱。道士张鼎雄辩难加。自恨声小为凯陵架。欲待言了方肆其术。语次帝德。鼎延其语。凯斜目之。知其度也。乃含笑广引古今皇王治乱济溺得丧铨序。言无浮重文极铺要。鼎搆既穷凯还收绪。一代宰伯同赏标奇。临机之妙铦锋若此。而情均贫富赴供不差。存念寒微多行针疗。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于原部。乃冠服古贤。讲开庄老时江夏王道宗。昔在京辇第多福会。至于唱叙无非凯通。后督灵州携随任所。留连岁稔欣慕朋从。及巡抚燕山问罪泥海。皆与连骑情同比影。在蕃斋祀须有导达。乃隔幔令凯作之。至于终词无不泣泪。王亦改容。遂卒于彼。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少出家。住辽州之护明寺戒操贞峻。禅观勇锐。人莫知其所造。隋季所在盗起。遇则锋刃相交。以决胜负。而兼拜之动经旬朔。显每居间和解往反。弥时群众嘉赖。后与道俗行。值突厥。并被驱掠。显忽隐身不可求访。间复得之曰。我念观音故能然尔 有同学久隐箕山。一日猎者尽夺其粮。显遥知之遣遗以米。其救苦之心。莫之量测。悲体无方。随类普现。虽其行位之殊则亦庶几乎可尚矣。后不知所终。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智显。住辽州护明寺。少出家。戒操贞峻立操耿介。勇锐居怀。闻川闻见莫不高赏。专务坐禅。人不知其所诣。隋末贼起。川原交阵相推不已。动经旬朔。显于两阵以道和通。往返弥时。俱随和散。合郡同嘉。敬而重之。后与道俗十馀行值突厥。并被驱掠。显遂隐身不见。后访得问。云我念观音不值贼。有同学在箕山守静。猎者夺粮顿尽。显远知之使人送米。其通幽解网非可究也。而任吹虚舟无所拘碍。每有苦处辄往救拔。是知大悲摄济随方利生。虽行位殊伦。而心焉靡异。不测其终。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智行法师者。爱州人也。梵名般若提婆(唐云慧天)汎南海诣西天。遍礼尊仪。至弶伽河北。居信者寺而卒。年五十馀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雍州长安冯氏子。年二十。出家于辩才寺。听凝法师摄论四十馀遍。性多掉举。仅能寻采。然于世间名利事。壹不以为意。衲裙垂膝。浪走坊市。所止之房。单床草荐。瓦碗木匙而已。或有为之经营者。随得则用。终不知谢。出入往来。门未尝关闭。同住之僧。辄以狂号之。则闻而笑曰。狂果谁欤。出家离俗。乃为衣食动。则锁门锁匮。裒敛储畜。役役不安。此而非狂。又何狂耶。因抚掌绝倒。嗜食馎饦。恒令寺北王摩诃家办之。议者以为则已果證。盖尝见其分身也。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智则。姓凭。雍州长安人。二十出家。止辩才寺。听凝法师摄论四十馀遍。性度掉举仅绝观采。恒披败纳裙垂膝上。有问其故则云。衣长多立耳。游浪坊市宿止寺中。销声京邑将五十载。财法食息一同僧伍。房施单床上加以荐。瓦碗木匙馀无一物。或见其褴缕为经营者。随得服用。言终不及。则虽同僧住形有往来。门无开闭。同房僧不知灵异。号为狂者。则闻之仰面笑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出家离俗只为衣食。往往遮障锁门锁匮。费时乱业。种种聚敛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无狂者。乃抚掌大笑。则性嗜馎饱。寺北有王摩诃家。恒令办之。须便辄往。因事伺候。两处俱见。方委分身。而言行相投。片无瑕谬。自贞观来。恒独房宿竟夜端坐。嘅𠻳达曙。余亲目见。故略述其相云。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释智𧦬(扶件切)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遂负箱帙遍历名山。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常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沈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𧦬疑其异。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倘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𧦬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𧦬。今有几赀粮耶。𧦬曰。自南徂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糜饼油食之物。𧦬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坰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祝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𧦬由是精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北。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馀。其老者无二三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