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至哲
犹圣哲。指最有智慧的人。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至哲难偕,元功莫极。”
分類:圣哲智慧
《漢語大詞典》:灵标(靈標)
(1).灵性,智慧。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迷穀》:“爰有奇树,产自 招摇 ,厥华流光,上映云霄,佩之不惑,潜有灵标。”
(2).谓其聪明智慧卓越杰出。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夫爽贯五行,粲星芒而腾列;灵标万汇,挺人杰以降祥。”
《漢語大詞典》:才慧
亦作“ 才惠 ”。 才能和智慧。后汉书·桓彬传:“父 麟 ,字 元凤 ,早有才惠。”晋书·列女传·段丰妻慕容氏:“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人能务学,钻鍊其性,则才惠发矣。”《平山冷燕》第四回:“不期才慧实是天生, 山黛 一个小女子,偏生记得清清白白,逐欵填写分明。”
分類:才能智慧
《漢語大詞典》:发照(發照)
(1).呈现出耀眼的光彩。宋书·沈攸之传:“鑾戎薄临,龙虎百万,六军齐轨,五輅舒斾,丹槛发照,素甲生波。”
(2).表现出照临万物的智慧。 宋 苏辙 《再祭张宫保文》:“由是嗇气养神,以终其身。中忘我以发照,外忘物而远尘。”
《漢語大詞典》:殊智
(1).不同的智慧。 汉 祢衡 《鹦鹉赋》:“彩彩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於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2).独特的智谋或聪明。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 鲁连 真义士, 陆逊 岂书生?直道寧殊智,先鞭忽抗行。” 唐 刘长卿 《观李溱所画美人障子》诗:“爱尔含天姿,丹青有殊智。”
《國語辭典》:宿慧  拼音:sù huì
与生俱有的智慧。《景德传灯录。卷二。第十九祖鸠摩罗多》:「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也作「夙慧」。
《漢語大詞典》:鍱腹
以铜铁薄片包裹腹部,以防智慧外溢。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迺於 轘辕 之地,先摧鍱腹之夸。” 季羡林 等校注:“佛教传説有 萨遮祇 尼犍子外道自夸其腹中容纳一切智慧,恐其破裂,以铜鍱鍱腹保护之。”参阅大智度论卷二十六。
《漢語大詞典》:智山
佛教语。比喻超妙的大智慧。《华严经》卷二二:“智山法芽,悉已清浄。或现菩萨,或现佛身。”
《漢語大詞典》:极智(極智)
最高的智慧。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四常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名之为果,亦名法性土。”
分類:智慧
《漢語大詞典》:一切智
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梵语sarvajna的意译。(1)就广义言,指无所不知的佛智,与“一切种智”同。四十二章经:“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法华经·化城喻品》:“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大智度论卷二七:“问曰:一切众生皆求智慧,云何独佛一人得一切智?答曰:佛於一切众生中第一故,独得一切智。”(2)三智之一,相对于“一切种智”而言。一切智指对总相(即现象的共性,亦称空性、真如)的认识,是声闻、缘觉修行所得的智。大智度论卷二七:“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知一切如名一切智。”如,指真如。
《漢語大詞典》:灵能(靈能)
(1).天然的本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箇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
(2).指聪明智慧。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示以株守之途,絶其迈进之路,而吾之群遂以陵替。”
《漢語大詞典》:慧镜(慧鏡)
亦作“ 慧鉴 ”。 佛教语。谓智慧能照物如镜,故称。中阿含经卷五四:“云何比丘,圣智慧镜。”《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伏乞世尊,特开慧镜,朗鉴卑情。”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倘非世尊以六通万行,圆通慧鉴之圣,则无以至此。”
《国语辞典》:外星人  拼音:wài xīng rén
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的人类或是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
《漢語大詞典》:天智
(1).天赋的智慧。韩非子·解老:“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视,寄於天聪以听,託於天智以思虑。”
(2).美玉名。逸周书·世俘:“ 商王 紂 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 孔晁 注:“天智,玉之上美者。”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禘郊之祭,鸡次之典,天智之玉,东序之宝,一切上之於 孔 氏。”
《漢語大詞典》:智才
才智。智慧和才能。 冯至 《伍子胥》三:“一个土地贫瘠,又没有精强的武备的国家,只仰仗 子产 的聪明、智才,二十多年国内平安,国外没有发生过多么大的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