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圆应(圓應)
普遍应化。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 南朝 梁 沈约 《上建阙表》:“天德圆应,宪章自远。”
分類:普遍应化
《漢語大詞典》:通治
(1).谓平常治理国家。文子·下德:“故仁义礼乐者,所以救败也,非通治之道也。”
(2).普遍研习。金史·选举志一:“律科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源,可使通治论语孟子以涵养其气度。”
《漢語大詞典》:遍祭
普遍祭祀。礼记·曲礼上:“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徧祭之”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唐 孔颖达 疏:“徧祭於山川、丘陵、坟衍、古之圣贤之羣神。”
《漢語大詞典》:悉檀
(1).见“ 悉曇 ”。
(2).普遍施舍。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 南岳 师以悉檀例大涅槃, 华 梵 兼称,悉是 华 言,檀是 梵 语;悉之言徧,檀翻为施。佛以四法徧施众生,故名悉檀。”
《國語辭典》:悉昙(悉曇)  拼音:xī tán
梵语siddham的音译:(1)以图表形式表示梵语拼音理论的学问。(2)梵语古书体之一。(3)真实性。如:「四悉檀」。也作「悉檀」、「肆昙」。
分類:梵文音译
《漢語大詞典》:通训(通訓)
(1).普遍的训诫。《陈书·宣帝纪》:“戢情怀善,有国之令图;拯弊救危,圣范之通训。”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公叔 列国之倍臣,犹安社稷, 黔娄 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古今以为通训,书籍以为美谈。”
(2).训诂学名词。在字书或古书的注释中对多义字根据通常使用的意义所加的解释。如“庸”字训“用”,训“常”,训“众”;其中在古书中训“用”者为常见的训释,“用”就是通训。
《漢語大詞典》:覃被
普遍施及。《宋书·明帝纪》:“思所以重播至泽,覃被区宇,可大赦天下。”《隋书·炀帝纪下》:“思所以宣播德泽,覃被下人,崇纪显号,式光令绪。”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序》:“皇风清穆,覃被无疆。”
分類:普遍遍施
《漢語大詞典》:普存
普遍富足。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晋 潘岳 《藉田赋》:“人力普存,祝史正辞。”
分類:普遍富足
《漢語大詞典》:遍礼(徧禮)
(1).普遍礼聘。墨子·鲁问:“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徧礼四邻诸侯,敺国而以事 齐 ,患可救也。”
(2).一一礼拜。 唐 皇甫冉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诗:“徧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清史稿·仁宗纪:“ 嘉庆 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禪,上侍 高宗 徧礼於堂子、 奉先殿 、 寿皇殿 。”
《國語辭典》:通病  拼音:tōng bìng
一般人所共有的弊病。如:「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必须努力克服。」
《國語辭典》:公式  拼音:gōng shì
1.数学问题中所设诸数,用文字表示其解得的具体结果,可适合于相类问题的算式,称为「公式」。
2.科学上可以通用的定则。
3.可以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国语辞典》:溥被  拼音:pǔ bèi
普遍被覆。唐。元结〈云门〉诗:「类我圣德兮,溥被无方。」
《漢語大詞典》:遍睹
普遍见到;观览周遍。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乎?” 宋 吕祖谦 《卧游录》:“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徧覩。”
《國語辭典》:广播(廣播)  拼音:guǎng bò
1.普遍施予。《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裴松之注引《吴录》载策上表谢曰:「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
2.广泛传播。如:「这种小事,他也到处去广播,真无聊!」
3.利用音波与电波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有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两大类。
4.以广播方式传送出来的节目。如:「听广播」。
《漢語大詞典》:均布
普遍分布。《汉书·董仲舒传》:“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分類:普遍分布
《漢語大詞典》:普覆
(1).普遍覆盖,包容。艺文类聚卷六八引 晋 孙楚 《相风赋》:“兼乾坤之普覆,齐三光之朗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
(2).谓普施恩惠。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天子普覆,德布於朝。”
(3).指天。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四布垂阴,五面益物,名高满月,德踰普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