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7—247 【介绍】: 三国蜀襄阳宜城人,字巨达。初从刘表,后归刘备。为巴西太守。刘禅时迁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诸葛亮出屯汉中,坐马谡事免官。累官左将军,封显明亭侯。及免官,潜心典籍,讲论古义,为时所称。
全三国文·卷六十一
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刘表以为临沮长。先主领荆州,使督秭归等四县军民事。及平蜀,以为巴西太守,转牂柯,又徙房陵。后主即位,为步兵校尉,领丞相亮长史,免。后为光禄勋。亮卒,徙左将军,封显明亭侯,位特进。
《漢語大詞典》:显附(顯附)
显明切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分類:显明切近
《国语辞典》:名位不彰  拼音:míng wèi bù zhāng
名号与地位不显明。如:「他在这里已任教多年,但因名位不彰,所以大家都不注意他。」
《国语辞典》:彰彰可据(彰彰可据)  拼音:zhāng zhāng kě jù
显明昭著,可为凭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程门旧约,两两无凭。韩氏新姻,彰彰可据。」
《国语辞典》:道近易从(道近易从)  拼音:dào jìn yì cóng
浅显明白的道理,易为人所接受实行。
《国语辞典》:操作定义(操作定义)  拼音:cāo zuò dìng yì
对一概念或词语之理解,须经由操作行为而显明者,称为「操作定义」。
《國語辭典》:不言而喻  拼音:bù yán ér yù
事理浅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
《漢語大詞典》:浅豁(淺豁)
浅显明白。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竭力将白话做得浅豁,使能懂的人增多。”
《漢語大詞典》:示样(示樣)
显明的证据。《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有钱告状者,自与粧饰,词语虚揑,情虽理由曲而亦直。无钱告状者,虽有情理,或与之削去紧关事意,或与之减除明白示样,百般调弄,起灭词讼。由是,讼庭日见繁冗。”
分類:显明证据
《漢語大詞典》:深切著明
深刻而显明。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三》:“未必得如今日读其全书之为深切著明也。”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说命:“乃其所言者,虽不深切著明,显道之藏,立学之準,而固尝尽非也。”亦作“ 深切著白 ”。 宋 司马光 《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
分類:深刻显明
《漢語大詞典》:深切着明(深切著明)
深刻而显明。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三》:“未必得如今日读其全书之为深切著明也。” 清 王夫之 尚书引义·说命:“乃其所言者,虽不深切著明,显道之藏,立学之準,而固尝尽非也。”亦作“ 深切著白 ”。 宋 司马光 《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
分類:深刻显明
《漢語大詞典》:敫然
显明貌。 章炳麟 《〈新方言〉序》:“考方言者,在求其难通之语,笔札常文所不能悉,因以察其声音条贯,上稽尔雅《方言》説文诸书,敫然如析符之復合,斯为贵也。”
分類:显明
显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恶之垢染也。无量寿经上曰:「洗濯垢汗,显明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