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振扬(振揚)  拼音:zhèn yáng
振兴扬起。《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
分類:显扬兴起
《漢語大詞典》:章显(章顯)
显扬;表露。《后汉书·张奋传》:“令大 汉 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宋 欧阳修 《谢氏诗序》:“而 希孟 不幸为女子,莫自章显於世。”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心不溷浊谓之清,迹不章显谓之隐。”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朝来閲徵书,处士多章显。”
分類:显扬表露
《漢語大詞典》:登显(登顯)
(1).犹显扬。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赞》:“登显洪业,为 汉 太宗。”
(2).举用使显耀。后汉书·和帝殇帝纪赞:“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李贤 注:“谓用 邓彪 等委政也。”陈书·后主纪:“朕以寡薄,嗣膺景祚……敢忘康济,思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
《國語辭典》:昭显(昭顯)  拼音:zhāo xiǎn
1.明显、显著。如:「他为官清廉,政绩昭显,深受百姓爱戴。」汉。蔡邕荐太尉董卓可相国并自乞閒冗章〉:「三月之中,充历三台,光荣昭显,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
2.显扬。如:「昭显祖德」。
《國語辭典》:表扬(表揚)  拼音:biǎo yáng
表彰显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府尹道:『你儿子是个成器的,不消说,我正待表扬其孝。』」《文明小史》第二○回:「魏榜贤看了,又只是一个人尽著拍手,以表扬他佩服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标目(標目)
(1).标立名目。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考其滥觴所出,起於 司马氏 。案 马 《记》以史制名, 班 持 汉 标目。”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使 熹 果无学术歟?人何用仰之;果有学术歟?其相与从之者,非欲强自标目以劝人为忠为孝者,乃所以为人材计,为国家计也。”
(2).指标立的名目。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六诗三笔,见南士之论文, 杜 诗 韩 笔,亦 唐 人之标目。”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若第二法,则‘侦探’、‘言情’等,种种标目,似无不妥。”
(3).题名。 明 李东阳 《〈七贤过关图〉跋》:“又尝闻吾友 倪文毅公 岳 称其父 文僖公 尝得旧图,人各有标目,有 王维 、 史白 者,而不能悉记也。” 明 袁宏道 《看梅用前韵》:“气条繁蕊乱高清,引得时流妄标目。”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 唐 张为 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 白居易 、 孟云卿 、 李益 、 鲍溶 、 孟郊 、 武元衡 ,皆有标目。”
(4).谓给人起绰号。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 祐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
(5).显扬。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逢 ( 甄逢 )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一本作“ 标白 ”。
(6).古代戏曲开场白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第一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漢語大詞典》:曜明
犹显扬。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封王子 叡 为 武德侯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称 篤学大儒,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分類:显扬
《漢語大詞典》:称显(稱顯)
显耀;显扬。后汉书·方术传序:“ 郑兴 、 贾逵 以附同称显, 桓谭 、 尹敏 以乖忤沦败。” 唐 元结 《〈箧中集〉序》:“有名位不显,年寿不将,独无知音,不见称显,死而已矣。”
分類:显耀显扬
《漢語大詞典》:扬扢(揚扢)
(1).扬抑。褒贬,评说。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 唐 人精书学者,无逾 孙过庭 所著书谱,扬扢藴奥,悉中綮窾。” 清 钱谦益 《祭于惠生文》:“华酌既陈,清言徐展,上下骚坛,扬扢词苑,有难必詶,无和不反。”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序》:“其间商榷源流,扬扢风雅,如披沙简金,正须明眼者决择之。”
(2).显扬。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图记〉序》:“宦辙所至,宏奬士类,进其春华秋实之士而扬扢之。”
《漢語大詞典》:标白(標白)
显扬。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 玉笥山 ﹞道宫虽环据,而其流反役於衣食,不能标白之,多为蓬藋瓦砾之场,亦可惜也。”
分類:显扬
《漢語大詞典》:休扬(休揚)
犹言显扬。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 沛国 刘矩 叔方 ,父字 叔辽 ,累祖卿尹,好学敦整,士名不休扬,又无力援,仕进陵迟。”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今志义力行之贤而 密 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 密 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
分類:显扬
《漢語大詞典》:暴显(暴顯)
显扬。 明 王世贞 《石羊生传》:“ 宾王 得以乡贤祀郡城,而 孝标 亦暴显。”
分類:显扬
《漢語大詞典》:暴灼
犹显扬。 宋 司马光 《送李子仪序》:“閒二年, 子仪 升进士第,名声暴灼於荐绅间。”
分類:显扬
《國語辭典》:不宣  拼音:bù xuān
1.不流传,不加宣扬。《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节趋不立,则功名不宣,故美玉蕴于珷玞,凡人视之怢焉。」
2.不一一细说。古代朋友间书信的结尾用语。唐。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书虽多,言不足导意,故止于此,不宣。」
《國語辭典》:不称(不稱)  拼音:bù chēng
不显扬、不赞誉。《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