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昼夜(晝夜)  拼音:zhòu yè
日夜。《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吃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忏,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才散了。」
《國語辭典》:白昼(白晝)  拼音:bái zhòu
日出后,日落前的时间。唐。吴融 废宅诗:「几树好花閒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也称为「白天」。
分類:白昼白天
《漢語大詞典》:清昼(清晝)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挥白杨刀,清昼杀讎家。”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 清 王贵一 《观仲儒熹儒煮茗》诗:“熏风破微炎,细雨洒清昼。”
分類:白天
《韵府拾遗 阳韵》:昼长(昼长)
后汉书张衡传官无二业事不并济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
《骈字类编》:春昼(春昼)
唐 白居易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 春昼提壶饮,秋林摘橘尝。
唐 杜牧 旧游 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
宋 梅尧臣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宋 苏轼 渚宫 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宋 张耒 题韩干马图 韩干写时国无事,绿树阴低春昼长。
《漢語大詞典》:昼永(晝永)
白昼漫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 元亮 亦工诗,如‘人闲知昼永,花落见春深’。” 宋 林逋 《病中谢马彭年见访》诗:“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明杨柔胜《玉环记·逼女更夫》:“昼永人閒谁作侣,消磨白日无过只仗琴书。”
分類:白昼漫长
《漢語大詞典》:昼锦(晝錦)
汉书·项籍传载 秦 末 项羽 入 关 ,屠 咸阳 。或劝其留居 关中 , 羽 见 秦 宫已毁,思归 江 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史记·项羽本纪作“衣绣夜行”。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北史·毛鸿宾传:“ 明帝 以 鸿宾 兄弟所定处多,乃改 北地郡 为 北雍州 , 鸿宾 为刺史。詔曰:‘此以昼锦荣卿也。’” 前蜀 贯休 《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诗:“嫖姚留不住,昼锦已归迟。” 清 吴伟业 《项王庙》诗:“凄凉思昼锦,遗恨在 彭城 。”
《骈字类编》:昼掩(昼掩)
陶弘景寻山志见春苔下翟庾信郑伟墓志铭永安中洛城昼掩黄河凌合 泉盟会之地苍鸟忽飞武库兵栏之中鳞鱼遂上
朱子 次亭字韵诗呈秀野丈兼简王宰诗 吏散庭空昼掩扃,行春只到柳边亭。
《分类字锦》:如昼(如昼)
赵抃 中秋月诗 有美堂前如白昼,练铺江面镜须眉。
分类:中秋
《漢語大詞典》:昼眠(晝眠)
白昼睡眠;午睡。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昼眠夜起如平常。”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宋 苏轼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
《骈字类编》:昼静(昼静)
唐 元稹 晚春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漢語大詞典》:昼阴(晝陰)
(1).白昼阴暗。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浮云鬱而四塞兮,天窈窕而昼阴。” 唐 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唐 杜牧 《绿梦》诗:“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2).指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参见“ 昼阴夜阳 ”。
《漢語大詞典》:昼阴夜阳(晝陰夜陽)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后汉书·王允传:“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分類:阴阳
《國語辭典》:永昼(永晝)  拼音:yǒng zhòu
漫长的白日。《红楼梦》第一回:「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
分類:漫长白天
《漢語大詞典》:晴昼(晴晝)
晴朗的白天。 唐 韩愈 《南山诗》:“ 昆明 大池北,去覿偶晴昼。” 宋 苏轼 《栖贤三峡桥》诗:“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明 文徵明 《元旦试笔》诗:“鸟弄新音晴昼永,相看不饮奈春何。”
分類:晴朗白天
《國語辭典》:昼日(晝日)  拼音:zhòu rì
1.一天。《易经。晋卦》:「《彖》曰:『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旧唐书。卷一六○。列传。韩愈》:「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2.白日。《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南史。卷七三。孝义列传上。江泌》:「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
《漢語大詞典》:昼日三接(晝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易·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明 汪道昆 《高唐梦》:“载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昼日三接。”亦省作“ 昼接 ”。 宋 王禹偁 《三黜赋》:“慕 康侯 之昼接兮,苟无所施徒锡尔而胡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闻上》:“恭喜乔迁,兼承昼接,才薄望轻,恐无此事。”清史稿·礼志十:“驻 英 使臣 薛福成 奏陈:‘……顷闻驻京公使,以未蒙昼接,不无私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