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8,分19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原尝春陵
愿为同社宴春秋
子春伤足
王孙春草
词典
春风
春秋
春色
春光
春来
春水
春雨
青春
春草
阳春
春寒
典故
原尝春陵

相关人物
平原君
 
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例句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典故
愿为同社宴春秋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二〈南溪始泛三首〉
〈南溪始泛三首〉其二:「南溪亦清驶,而无楫与舟。山农惊见之,随我观不休。不惟儿童辈,或有杖白头。馈我笼中瓜【馈我篱中瓜】,劝我此淹留。我云以病归,此已颇自由。幸有用馀俸,置居在西畴。囷仓米谷满,未有旦夕忧。上去无得得,下来亦悠悠。但恐烦里闾,时有缓急投。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典故
子春伤足

相关人物
乐正子春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例句

子春伤足日,况有寝门哀。 权德舆 工部发引日属伤足卧病不遂执绋

典故
王孙何在
 
王孙寻芳草
 
王孙春草
 
王孙未还
 
王孙芳草
  
芳草不成归
 
草怨王孙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储嗣宗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

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

一身本是山中人,聊与王孙慰怀抱。 张南史

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 李君房 石季伦金谷园

忽忆王孙草,前年在帝京。 李郢 元日作

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 杜甫 哭李尚书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 杜甫 客居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 温庭筠 春初对暮雨

羡君东去见残梅,唯有王孙独未回。 温庭筠 送卢处士游吴越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皇甫冉 江草歌送卢判官

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 皇甫冉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无限青青草,王孙去不迷。 皇甫冉 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皇甫冉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翠敛王孙草,荒诛宋玉茅。 罗隐 杜处士新居

秦苑看山处,王孙逐草时。 耿湋 晚春青门林亭燕集

王孙对芳草,愁思杳无涯。 耿湋 送张侍御赴郴州别驾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郎士元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王孙兴至幽寻好,芳草春深景气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王孙寻芳草,步步忘路远。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王孙莫久卧,春草欲萋萋。 钱起 崔十四宅问侯

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 钱起 送李协律还东京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韦庄 春日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韦蟾

《國語辭典》:春风(春風)  拼音:chūn fēng
1.春日和煦的风。《淮南子。原道》:「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晋。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二○:「春风朝煦,萧艾蒙其温。」
2.比喻恩惠德泽。《宋书。卷二○。乐志二》:「威厉秋霜,惠过春风。」三国魏。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3.春风吹拂,化育万物。比喻教育深恩。如:「春风化雨」。
4.形容喜悦快乐的神情。如:「满面春风」。
5.男女交欢的情事。如:「春风一度」。
《國語辭典》:春风化雨(春風化雨)  拼音:chūn fēng huà yǔ
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用以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育。《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骥儿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也作「化雨春风」。
《國語辭典》:春风面(春風面)  拼音:chūn fēng miàn
美丽姣好的容貌。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袖掩春风面,黄昏出汉朝。」
分類:美丽容貌
《國語辭典》:春风一度(春風一度)  拼音:chūn fēng yī dù
1.享受和谐安逸的情趣。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2.男女交欢的情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沈洪平日原与小叚名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聊斋志异。卷五。荷花三娘子》:「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國語辭典》:春色  拼音:chūn sè
1.春天的景色。唐。杜甫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陈羽吴城览古诗:「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2.比喻脸上的喜气。《三国演义》第二○回:「面带春色,未见病容。」《红楼梦》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
《國語辭典》:春光  拼音:chūn guāng
1.春天的景色。南朝梁。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诗五首之三:「春光发陇首,秋风生桂枝。」《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少卿,春光已见几分,不知十里江梅,如何光景。」
2.男女情爱的情景。如:「泄露春光」。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九出:「(内侍)启万岁爷,杨娘娘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3.指身体,或美好的体态。如:「春光外泄」。
4.指岁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三出:「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骈字类编》:春来(春来)
唐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唐 王涯 宫词三十首 其二 春来新插翠云钗,尚著云头踏殿鞋。
唐 杜牧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唐 李山甫 柳十首 其一 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
唐 白居易 忆江南 其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分类:春来
《國語辭典》:春水  拼音:chūn shuǐ
春天江水上涨,比喻水盛。唐。杜甫 客至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國語辭典》:春雨  拼音:chūn yǔ
春日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宋。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國語辭典》:青春  拼音:qīng chūn
1.春天。因春天草木繁茂呈现青绿色,故称为「青春」。《楚辞。屈原。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文选。江淹。杂体诗。谢法曹》:「幸及风雪霁,青春满江皋。」
2.比喻年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大娘子与秀才官人两下青春,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
3.年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二出:「且请问芳名,青春多少?」
《國語辭典》:春草  拼音:chūn cǎo
春天丛生的草。《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王维 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國語辭典》:阳春(陽春)  拼音:yáng chūn
1.温暖的春天。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西游记》第三七回:「又遇著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
2.形容无添加物或配件。如:「阳春面」、「阳春车」。
3.称颂惠爱百姓的政治。参见「有脚阳春」条。
4.俗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
5.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漢語大詞典》: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例如:春寒料峭;冬暖易春寒。
《漢語大詞典》:王孙草(王孫草)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 唐 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宋 穆修 《寒食》诗:“江边又寒食,傖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元 丁鹤年 《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驛使梅。” 清 朱鹤龄 《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羈愁少妇词。”
分類:离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