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3,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明讲
理喻
审人
斩截
昭畅
霜照
辨晰
疑晦
揭白
审喻
清顺
清利
达解
说不清
了利
《国语辞典》:明讲(明讲)  拼音:míng jiǎng
明白的说出来。如:「有话就明讲,用不著牵东扯西。」
分类:明白
《國語辭典》:理喻  拼音:lǐ yù
以道理解说明白。如:「你这人真不可理喻。」
《漢語大詞典》:审人(審人)
明白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者,审人也。”
《國語辭典》:斩截(斬截)  拼音:zhǎn jié
坚定不移,乾脆利落。《朱子语类。卷一二一。训门人九》:「圣贤说话,那一句不直截?如利刃削成相似。虽以孔子之语,浑然温厚,然他那句语更是斩截。」
《漢語大詞典》:昭畅(昭暢)
(1).明白晓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裁则无秽不生,鎔则纲领昭畅。” 唐 张九龄 《请御注经内外传授状》:“微言奥旨,廓然昭畅。”
(2).明朗舒畅。 唐 司空图 《春愁赋》:“愿昭畅於春臺,雪胸襟之滞欷。” 前蜀 杜光庭 《又马尚书南斗醮词》:“罪咎蠲销,公私昭畅,存亡介福,眷属延生。”
《漢語大詞典》:霜照
喻昭然明白。南齐书·高帝纪上:“宏谋霜照,祕筭云回。”
《漢語大詞典》:辨晰
(1).辨析,分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紫柏评晦庵:“今 锡山 诸公,又祖 杨龟山 ,特于 朱 陆 异同,辨晰精核,则二 程 渊源,又将显著于中天矣。” 杨朔 《木棉花》:“我不过是说这次民族自卫战争很像一块试金石,一个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晰清楚。”
(2).分辩明白。辨,通“ 辩 ”。明史·丁元荐传:“ 元荐 復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
《漢語大詞典》:疑晦
疑惑,不明白。新唐书·黎干传:“此经传先儒皆不言祭昊天於圆丘,根证章章,故臣谓禘止五年宗庙大祭,了无疑晦。”
分類:疑惑明白
《國語辭典》:揭白  拼音:jiē bái
旧时人死之后,请画师掀开覆盖在死者面上的白布,为之画像,称为「揭白」。《金瓶梅》第六三回:「只见来保请的画师韩先生来到,西门庆与他行毕礼,说道:『烦先生揭白传个神子儿。』」
《漢語大詞典》:审喻(審喻)
明白地告知。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唐 李邕 《柱府长史程府君神道碑》:“静守宪矩,审喻寀寮,官师有章,人吏不黷。” 宋 曾巩 《讲官议》:“古之教世子之法……示之以道者,以审喻之为浅,故不为也。”
《漢語大詞典》:清顺(清順)
明白通顺。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以词意清顺气机畅达为主。” 巴金 《谈我的散文》:“后来弄得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批‘清顺’二字敷衍了事。”
分類:明白通顺
《漢語大詞典》:清利
(1).清晰利落;清楚明白。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丞相赞》云‘披结散纷’,辞中原不清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二相诗词:“ 严分宜 自为史官,即引疾归卧数年,读书赋诗,其集名《鈐山堂藳》,诗皆清利。”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八:“清利流为空疏,恐怕又是一般误解神韵,只以半吞半吐为超超元著者流所最易犯的弊病。”
(2).清还利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日前你做亲时,曾借下了 褚 家六十两银子。年年清利,今年他家连本要还,我却怎地来得及?”
(3).清澈有神。 蒋光慈 《短裤党》三:“但是 月娟 真是太疲倦了!她的面庞眼看着更瘦得许多了,两只眼睛虽然还是如从前一样地清利,但瘦得大了许多。”
(4).凉爽。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晚风清利,令人回想日间 莫斯科 河里的沐浴。”
(5).清静;太平无事。如:区上让 赵某 搬到别地方住去,这下村里才清利了。
《漢語大詞典》:达解(達解)
明白,理解。宋书·傅亮传:“ 高明 达解此意,无復他言。”
分類:明白理解
《國語辭典》:说不清(說不清)  拼音:shuō bù qīng
因所知有限,无法清晰陈述事件的细节。如:「那桩陈年往事,我可说不清,不如去问祖母。」
《漢語大詞典》:了利
了解,明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这个我也不甚了利,你问 继翁 去。”
分類:了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