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迵
犹通洞,通晓明察。《淮南子·要略》“通迴造化之母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一:“通迴二字,义不相属,迴当为迵字之误……迵洞同音,故迵或作洞。《俶真篇》‘通洞条达’,即通迵也。世人多见迴,少见迵,故迵误为迴。”
《国语辞典》:天知地知  拼音:tiān zhī dì zhī
1.众人俱知的事。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2.事理难以告人,唯有天地神明察鉴。元。高栻〈集贤宾。倚帏屏套。梧叶儿〉曲:「到如今怨他谁,这烦恼则除是天知地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三出:「生员为小姐费心,除了天知地知,陈最良那得知?」
《漢語大詞典》:韱察
细致明察。 睡虎地 秦 墓竹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韱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分類:细致明察
《国语辞典》:蒲邑三善  拼音:pú yì sān shàn
孔子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赞许他有恭敬、忠信及明察三善。语本《孔子家语。辩政》:「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廷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
《国语辞典》:水清无鱼(水清无鱼)  拼音:shuǐ qīng wú yú
水至清则鱼无法生存。比喻人过于明察就没有朋友。《太平御览。卷六八六。服章部。冕》:「垂旒者示不视邪,纩塞耳示不听谗,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国语辞典》:鉴往知来(鉴往知来)  拼音:jiàn wǎng zhī lái
观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参见「观往知来」条。如:「能够鉴往知来,就可以避免许多错误。」
《国语辞典》:洞烛奸邪(洞烛奸邪)  拼音:dòng zhú jiān xié
明察阴谋诡计。如:「包青天以洞烛奸邪,伸张公义闻名。」
《国语辞典》:察见渊鱼(察见渊鱼)  拼音:chá jiàn yuān yú
看得见深渊中的鱼。语本《韩非子。说林上》:「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比喻明察而尽知他人的隐私。《列子。说符》:「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
《国语辞典》:天睁眼(天睁眼)  拼音:tiān zhēng yǎn
天意明察是非,善恶有报。如:「这段冤屈终能平反,真是天睁眼!」
《漢語大詞典》:分丝析缕(分絲析縷)
喻明察入微。 明 徐渭 《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分丝析缕,不以善小而弗旌。”
分類:明察入微
《漢語大詞典》:亟疾苛察
谓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 秦 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下》:“议过则亟疾苛察,莫之能免。”
《漢語大詞典》:察见渊鱼者不祥(察見淵魚者不祥)
古代谚语。明察太过,知道别人隐私者不祥。列子·说符:“ 周 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知料隐匿者有殃。’”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八》:“由此可知见事太明,做事即失其勇, 庄子 (按当为 列子 )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盖不独谓将为众所忌,且与自己的前进亦复大有妨碍也。”亦省作“ 察渊鱼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从今也莫察渊鱼,做到不忍欺田地。” 明 李贽 《史纲评要·汉纪·宣帝》:“好京兆,不免腰斩。察渊鱼不祥,其然乎!”按,韩非子·说林上有“知渊中之鱼者不祥”之语,义同。
《國語辭典》:察察为明(察察為明)  拼音:chá chá wéi míng
专就小处详察,自以为精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恰好遇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以察察为明的。」也作「察察而明」。
《漢語大詞典》:察辩(察辯)
(1).明察善辩。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2).指古代的“察士”和“辩者”。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在先 秦 时代,所谓‘名家’者流每被称为‘辩者’或‘察士’。察辩并不限于一家,儒、墨、道、法都在从事名实的调整与辩察的争斗。”
《漢語大詞典》:电察(電察)
敬词。谓明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仰乞圣鉴电察,则 士衡 之罪,自有不容於死者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伏乞宪臺俯垂电察。”
分類:敬词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