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鲞蠹(鲞蠹)  拼音:xiǎng dù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鲣节虫科。体长约七公釐,长椭圆形,色黑。头部常隐缩于前胸下,触角一对,尾端有长毛。常为害毛皮、织物、蚕茧等。
《国语辞典》:桃蚜  拼音:táo yá
动物名。昆虫纲同翅目。成虫体色不一,有淡绿、绿、淡红、淡棕诸色,成虫与幼虫皆喜伏息在烟草叶下,吸食汁液,并分泌蜜露,以危害烟草、蔬菜、果树为主。
《国语辞典》:田鳖(田鳖)  拼音:tián biē
动物名。昆虫纲半翅目田鳖科。体扁平而椭圆,长约二十公分,头及触角均小。前翅革质,深褐色;后翅膜质,淡褐色。前肢呈镰刀状,有一钩爪用以捕食。常栖于池沼深水域,捕食小虫、小鱼等,是淡水养殖的害虫。
《国语辞典》:阴虱(阴虱)  拼音:yīn shī
动物名。属节肢动物昆虫纲。长一点五至二公釐,体型横宽,中、后足发达,状似螃蟹。寄生于人腋窝或阴部,吸食血液,使皮肤发痒发炎,可导致湿疹,并会传染疾病。
《国语辞典》:夜炤  拼音:yè zhào
动物名。一种萤。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国语辞典》:黄凤蝶(黄凤蝶)  拼音:huáng fèng dié
动物名。昆虫纲麟翅目凤蝶科。体呈深黄色,有黑色的直条纹。前翅黄底,具三列黑条纹。后翅外缘色黑,配以黄条纹。喜食胡萝卜、茴香等植物的嫩叶。
《国语辞典》:虎头蜂(虎头蜂)  拼音:hǔ tóu fē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身上有黑黄相间的条纹,腹部末端的螫针与毒腺相连,螫人时将毒汁注入人体,常使人致命。多以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
《国语辞典》:虎甲虫(虎甲虫)  拼音:hǔ jiǎ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虎甲虫科。体长约五、六公分,身上的色彩鲜艳,背上、脚上皆有黄色斑纹,性残暴会以口器咬人。大多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属肉食性昆虫,以捕捉害虫为生。可入药,用以治疗疥癣等病。也称为「班蝥」、「斑猫」、「斑蝥」、「螌蝥」。
《国语辞典》:褐飞虱(褐飞虱)  拼音:hé fēi shī
动物名。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一种害虫。头前方略突出于复眼间,复眼在头两侧。前翅呈褐色半透明,静止时左右斜交合起,翅尾尖,足呈黄色。成虫、若虫均栖息稻丛叶鞘间,很少有迁移习性。可使稻茎枯萎倒伏,或引发煤病。也称为「褐色飞虱」。
《国语辞典》:放屁虫(放屁虫)  拼音:fàng pì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一种害虫,生长于人畜身上,会吸血,传染疾病。它的肛门会放出一种气体伤害敌人,使敌人不敢接近。因其放屁声与琵琶音相近,也称为「琵琶虫」。
《国语辞典》:巴蛾  拼音:bā é
动物名。昆虫纲夜蛾科,为夜行性昆虫。前翅带有斑纹,身体腹面及翅膀呈红色。多分布于中国及韩国。
《国语辞典》:斑蚊  拼音:bān wén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通常带有一些病媒。
《国语辞典》:马虱(马虱)  拼音:mǎ shī
动物名。昆虫纲节肢动物门。寄生于马身上的虱子。会吸食大量马血。
《国语辞典》:茅蜩  拼音:máo tiáo
动物名。昆虫纲蝉科。翅膀透明,身体赤褐色,并带有绿色与黑色的斑纹。
《国语辞典》:毛虱(毛虱)  拼音:máo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体肉色,形扁圆,寄生于人身腋毛等处,吸人血,并为传染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