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 五帝 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國語辭典》:后门(後門) 拼音:hòu mén
1.房屋后面的便门。《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褚伯玉传》:「年十八,父为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他把几件要紧的地契联单揣在怀中,也从后门逃生,一直出城到乡里躲难去了。」
2.比喻退路、出路或通融、舞弊的途径。明。沈鲸《双珠记》第一四出:「你知我平日代人写状,必要开了后门,留条出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是自家心里贪著的,便把来典在毛烈处做后门。」
3.比喻寒微的门第。《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4.肛门。《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将膝盖紧紧的抵住后门,缓缓的解开颈上的死结,用手去摩。」
2.比喻退路、出路或通融、舞弊的途径。明。沈鲸《双珠记》第一四出:「你知我平日代人写状,必要开了后门,留条出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但是自家心里贪著的,便把来典在毛烈处做后门。」
3.比喻寒微的门第。《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
4.肛门。《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将膝盖紧紧的抵住后门,缓缓的解开颈上的死结,用手去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