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便时(便時)
(1).吉利的时日。后汉书·董卓传:“宫室营寺焚灭无餘,是时唯有 高庙 、京兆府舍,遂便时幸焉。” 李贤 注:“便时谓时日吉便。”后汉书·鲁丕传:“ 赵王 商 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 丕 止不听。” 三国 魏 曹植 《圣皇篇》诗:“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
(2).谓选取吉利的时日。汉书·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 宫 、 丰 、 歆 授皇后璽紱,登车称警蹕,便时 上林 延寿门 ,入 未央宫 前殿。”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三年:“壬戌,车驾还京师,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 胡三省 注引 李贤 曰:“且於太学待吉时而后入也,故曰便时。”
(3).适当的时候,方便的时候。《后汉书·宋意传》:“宜割情不忍,以义断恩,发遣 康 焉 各归蕃国,令 羡 等速就便时,以塞众望。” 孙犁 《澹定集·烬馀书札》:“附上书目二纸,请写信给上海文艺出版社那位同志,请他便时到书店给我们找找,你看可以吗?”
《漢語大詞典》:夜昏
天刚黑的时候。南史·徐孝克传:“其第一即都官省,西抵阁道,年代久远,多有鬼怪。每夜昏之际,无故有声光,或见人著衣冠从井中出,须臾復没;或门閤自然开闭。”
分類:时候
《國語辭典》:年下  拼音:nián xià
年末的时候。《红楼梦》第四○回:「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一年十二月十五,早早的放了年下的学。」
《漢語大詞典》:麦天(麥天)
麦子成熟的季节。指农历四五月时候。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赵师民 ﹞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遶园徐步。” 李准 《不能走那条路》四:“他又想起在 朱 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汁白汗干活, 王老三 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
《漢語大詞典》:正当时(正當時)
正在合适的时候。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國語辭典》:下晚  拼音:xià wǎn
近黄昏时。《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看等到下晚,总不来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不料事机不密,到了下晚时候,被言夫人知道了,叫人请了言中丞来大闹。」
分類:黄昏时候
《漢語大詞典》:眼乱(眼亂)
方言。指暮色昏黄的时候。 姚雪垠 《长夜》十八:“眼乱的时候,杆子到一座塞外停下。”
《國語辭典》:伏天  拼音:fú tiān
三伏那些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参见「伏日」条。如:「在伏天里,少出门,免得中暑。」
《國語辭典》:伏日  拼音: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国语辞典》:出堂  拼音:chū táng
1.出殡时棺木移离灵堂的时候,称为「出堂」。
2.升堂办案。《儒林外史》第四回:「来到南海县前一个关帝庙前戏台底下,和尚同妇人拴做一处。侯知县出堂报状。」
《漢語大詞典》:不及时
没有赶上时候。例如:如雨下得不及时,它们可能不会开花。
《国语辞典》:再议(再议)  拼音:zài yì
1.再作商议。《三国演义》第三回:「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你去合相大爷商议,该怎么待,你就依著行罢。我如今也没工夫,等下回与你再议。」
2.一种拖延语辞,多用于事情一时无法解决的时候。如:「此事动辄得咎,还是改日再议。 」
《漢語大詞典》:空弦
(1).未上箭的弓弦。传说 战国 时候, 更羸 曾虚拉弓弦,使原已受伤的大雁闻声惊飞,创疤挣裂,坠落下来。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空弦”称赞箭法高明。 宋 苏轼 《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 宋 陆游 《杂兴》诗之三:“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
(2).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 宋 陆游 《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漢語大詞典》:青风(青風)
(1).春风。 唐 李端 《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诗:“緑气千檣暮,青风万里春。”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用归字:“ 荆公 诗‘緑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妙甚,盖出…… 李白 ‘寒雪梅中尽,青风柳上归’意。”
(2).谓谷物应该成熟的时候没有成熟。 刘俊秀 《一个模范合作社》五:“避免青风倒伏,也可以增加产量。”原注:“﹝青风﹞,应该成熟的时候没有成熟。”
《漢語大詞典》:多会(多會)
(1).许多时候。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想罢多会,眉头一縐,计上心来。”
(2).什么时候。 冰心 《最后的安息》:“你整天里哭什么,多会把我也哭死了,你就趁愿了!”
《漢語大詞典》:那顷(那頃)
那个时候。《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那顷这丫头在娘房里着紧不听话,俺没曾在灶上把刀背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