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爬船  拼音:pá chuán
旧时俗称两广水师的舢板船为「爬船」。也作「爬艇」。
《漢語大詞典》:一拆雨
宋 时俗语,谓得雨。 宋 陈造 《房陵》诗之三:“谁谓朝来一拆雨,欢声已觉沸通衢。”原注:“得雨曰一拆雨。”
《國語辭典》:冥子里(冥子裡)  拼音:míng zi lǐ
暗地里。宋。无名氏〈误桃源〉词:「秀才冥子里,銮驾幸并汾。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漢語大詞典》:末厥
宋 时俗语。谓卑劣,卑贱。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陶尚书 穀 尝曰:‘尖簷帽子卑凡厮,短靿靴儿末厥兵。’末厥,亦当时话。” 宋 刘攽 中山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曰厥。故 欧公 记 陶尚书 诗语‘末厥兵’,则此兵正谓未贼尔。”一说谓倔强凶悍。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七:“大抵末厥者,犹今俚俗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强刁厥之谓。”
《漢語大詞典》:逐流忘返
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谓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 章炳麟 《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谬説滋起。”亦作“ 逐宕失返 ”。 张尔田 《〈词莂〉序》:“虽絜缾庸受,逐宕失返,若夫越世扶衰,有足徵也。”
《漢語大詞典》:转矢气(轉矢氣)
宋 时俗语,谓屁。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或戏令咏‘转矢气’云: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不啻若自其口出,人皆掩鼻而过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转矢气:“按,转矢气即所谓屁也……则 宋 时俗语,今不闻矣。”
分類:时俗俗语
《漢語大詞典》:相竿摩
唐 时俗语。谓以事求人。后汉书·董卓传“﹝ 卓 ﹞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 唐 李贤 注:“竿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
《漢語大詞典》:像姑
旧时俗称少年男伶旦角。《清稗类钞·优伶·像姑》:“都人称雏伶为像姑,实即相公二字,或以其同於仕宦之称谓,故以像姑二字别之,望文知义,亦颇近理,而实非本字本音也。”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贵族士大夫在自己家里养着一班髦儿戏子或者像姑戏子,同时,也养着一班琴棋书画诗古文词的清客。”
《漢語大詞典》:瓜皮搭李树(瓜皮搭李樹)
亦作“ 瓜皮搭李皮 ”。 宋 时俗语。喻强拉亲族关系。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泉南 林洪 ,字 龙发 ,号 可山 ,肄业 杭 泮,粗有诗名。 理宗 朝上书言事,自称为 和靖 七世孙,冒 杭 贯,取乡荐。刊中兴以来诸公诗,号《大雅復古集》,亦以己作附於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之曰:‘ 和靖 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 可山 认作 孤山 种,正是瓜皮搭李皮。’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漢語大詞典》:哺糟歠醨(餔糟歠醨)
亦作“ 哺糟啜醨 ”。 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 汉 王延寿 《王孙赋》:“同甘苦於人类,好哺糟而啜醨。”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怀玉,无由自陈。”
亦作“ 餔糟啜醨 ”。亦作“ 餔糟歠漓 ”。 1.吃酒糟,喝薄酒。谓追求一醉。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文选釃作“醨”。 吕向 云:“餔糟歠醨,微同其事也。餔,食也。歠,饮也。糟、醨,皆酒滓。” 洪兴祖 补注:“醨,薄酒也。” 宋 苏轼 《超然台记》:“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一本作“ 餔糟啜漓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闽 酒深红,如 汴梁 酒。予常在 临洺关 ,向 李浦珠 索 洺 酒以饮 闽 人。咸曰:‘此酒魂也。’真餔糟歠漓之言。”
(2).比喻屈志从俗;随波逐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讔:“是以 子长 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但本体不雅,其流易弊,於是 东方 、 枚皋 餔糟啜醨,无所匡正。” 傅尃 《过汨罗》诗:“我亦餔糟啜醨者,独醒终古奈君何!”
(3).比喻文字优美,令人陶醉。 唐 贾至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至其逸韵,扬波扇飈,餔糟啜醨,时有婉丽之什,浮艷之句。”
《漢語大詞典》:贬俗(貶俗)
谓讥刺时俗。 明 张溥 《〈江令君集〉题词》:“文人高致,或是贬俗,其如社稷何?”
分類:讥刺时俗
《漢語大詞典》:适俗随时(適俗隨時)
犹言顺应时俗。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案 绰 文虽去彼淫丽,存兹典实,而陷於矫枉过正之失,乖夫适俗随时之义。”
《漢語大詞典》:悯时病俗(憫時病俗)
忧虑时俗。 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如僕辈虽念此痛痒相关,不能无悯时病俗之意。”
分類:忧虑时俗
《漢語大詞典》:擂盘珠(擂盤珠)
旧时俗谚称初来的婢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井珠:“凡纳婢僕,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此虽俗谚,实切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