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45,分24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日中鸟
日中逃影
日中星鸟
日逐
三日烧玉
三日饮
桑榆日月侵
山衔半日
少日卢郎
天地与吾同性,日月与吾同命
辋川落日
元日至人日,为有不阴时
有情无意东边日
无日不花开
五日京兆(又作:五日尹)
典故
日中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七十四〈左思·吴都赋〉~886~
思假道于丰隆,披重霄而高狩。笼乌兔于日月,穷飞走之栖宿。
典故
日中逃影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渔父〉~03~
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客悽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谨脩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今不脩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典故
日中星鸟


《尚书》卷二〈虞书·尧典〉~9~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义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工,庶绩咸熙。旧题汉·孔安国传:「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推季孟则可知。」
典故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
狐鹿姑单于立,以左大将为左贤王,数年病死,其子先贤掸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日逐王者,贱于左贤王。单于自以其子为左贤王。

例句

日逐滋南寇,天威抚北垂。 李乂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

典故
三日烧玉


《吕氏春秋·论部》卷二十六〈士容论·士容〉~690~
「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东汉·高诱注:「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

例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放言五首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白居易 答友问

典故
三日饮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9~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八〈金錞赋〉~2997~
据《文苑英华》卷七十一引:「有錞于之丽器。实军乐之兼珍。伊前古以为美。成名都之匠人。采赤鋈于蜀垒。求铜精于灌滨。若夫鼓以阳炉。营之阴炭。是镌是刻。载辉载焕。笑乌获之奋槌。踰嵇生之善锻。实规形之可悦。以妙声之远闻。譬洪钟之虎●。学章鼎之龙文。至于簨先列。金石俱谐。八能效技。六变程才。观云龙之郁郁。望威凤之徘徊。沛县留三日之饮。平乐有十千之柸。挥秦筝之慷慨。代晋鼓之啴啍。皆能协宫和徵。节往通来。宣奏有序。度曲可观。鄙金铺之非德。嗤商鼗之易殚。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若夫伏波出讨。贰师远征。蒲昌对战。孤竹临兵。映似月之遥羽。飞如凫之去旌。军鱼丽而齐上。阵龙膝而俱行。望乌云之临敌。闻条风之入营。壮士被犀。良马络铁。野旷尘昏。星流电掣。日侵山而欲隐。雾陵空而不灭。望水色其如花。睹奔沙之似雪。咸听响而先登。普闻鸣而为节。当此时也。画角耻吟。胡笳不思。刁斗暂捐。金钲虚置。何资和之不营。而吐声之雄异。制六师之进旅。惊三军之武志。嗟吾弟之博物。实爱奇之已深。识且鉴于鸣石。贶有踰于兼金。如陈器于柏寝。似出鼎于汾阴。岂宝巾●夬之为贵。非瑚琏之可钦。昔武都之一扇。乃铭功以述心。矧元常之五熟。又刻篆以书音。况兹赠之为美。而古迹之可寻。聊染翰而操笔。终有愧于璆琳。」
典故 
桑榆日月侵
 
桑榆晚
  
桑榆迫
 

《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注》:「言齐光在桑榆树上。」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南齐·王元长(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桑榆之阴不居,草露之滋方渥。」唐·李善注:「桑榆,日所入也。」

例句

愿以桑榆末,常逢甲子新。 储光羲 秦中守岁

桑榆日及景,物色盈高冈。 乔知之 定情篇

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

日落桑榆下,寒生松柏中。 崔融 韦长史挽词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常建 太公哀晚遇

骎骎移岁月,冉冉近桑榆。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松菊寒香三径晚,桑榆烟景两淮秋。 牟融 沈尚书林亭夜宴

东园松菊存遗业,晚景桑榆乐旧游。 牟融 题山庄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吴王醉处
 
山衔半日

相关人物
夫差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青山犹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东方渐高奈尔何】。
典故
少日卢郎


《魏书》卷四十七〈卢玄列传·卢元明〉~060~
元聿第五弟元明,字幼章。涉历群书,兼有文义,风彩閒润,进退可观。永安初,长兼尚书令、临淮王彧钦爱之。及彧开府,引为兼属,仍领部曲。出帝登阼,以郎任行礼,封城阳县子,迁中书侍郎。永熙末,居洛东缑山,乃作幽居赋焉。于时元明友人王由居颍川,忽梦由携酒就之言别,赋诗为赠。及明,忆其诗十字云:「自兹一去后,市朝不复游。」元明叹曰:「由性不狎俗,旅寄人间,乃今有梦,又复如此,必有他故。」经三日,果闻由为乱兵所害。寻其亡日,乃是得梦之夜。天平中,兼吏部郎中,副李谐使萧衍,南人称之。还,拜尚书右丞,转散骑常侍,监起居。积年在史馆,了不厝意。又兼黄门郎、本州大中正。元明善自标置,不妄交游,饮酒赋诗,遇兴忘返。性好玄理,作史子新论数十篇,文笔别有集录。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识之士,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遂留之数日,赠帛及马而别。元明凡三娶,次妻郑氏与元明兄子士启淫污,元明不能离绝。又好以世地自矜,时论以此贬之。
典故
天地与吾同性,日月与吾同命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涉江〉~28~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崙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兮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汉·王逸注:「言己年与天地相敝,名与日月同耀。一云:同寿齐光。一云:比寿齐光。五臣云:言若得值于此时,而我年德冀如是也。」
典故
辋川落日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辋川閒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典故
元日至人日,为有不阴时
 
未有不阴时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人日两篇【人日二首】二首〉
〈人日两篇【人日二首】二首〉其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典故
有情无意东边日
 
无情又有情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竹枝词二首〉
〈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情却有晴】【道是无晴还有晴】【道是无情还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道是无晴还有情】【道是无情还有情】。」
典故
无日不花开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十一〈谢判官幽谷种花〉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典故 
五日尹

相关人物
张敞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3222~
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善。始敞与定国俱以谏昌邑王超迁。定国为大夫平尚书事,敞出为刺史,时望之为大行丞。后望之先至御史大夫,定国后至丞相,敞终不过郡守。为京兆九岁,坐与光禄勋杨恽厚善,后恽坐大逆诛,公卿奏恽党友,不宜处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归其家。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闻舜语,即部吏收舜系狱。是时冬月未尽数日,案事吏昼夜验治舜,竟致其死事。舜当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乃弃舜市。会立春,行冤狱使者出,舜家载尸,并编敞教,自言使者。使者奏敞贼杀不辜。天子薄其罪,欲令敞得自便利,即先下敞前坐杨恽不宜处位奏,免为庶人。敞免奏既下,诣阙上印绶,便从阙下亡命。
《维摩诘所说经》
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

简释

五日尹:指为官时日短。宋陆游《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肴及橄榄并简诸同僚》:“但恨五日尹,阻造三语椽。”


例句

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卢照邻 哭金部韦郎中

《國語辭典》:乌兔(烏兔)  拼音:wū tù
神话中,日中有乌,月中有兔。后人则以乌兔代称日月。唐。吕岩 七言诗六三首之八:「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
分類:日月中午
《國語辭典》:日逐  拼音:rì zhú
1.每日、每天。《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剥人牛,杀人犬,是我日逐营生。」《儒林外史》第一回:「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也作「逐日」。
2.匈奴王爵名。《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以比为右薁鞬日逐王,部领南边及乌桓。」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漢語大詞典》:桑榆景
见“ 桑榆之景 ”。
《漢語大詞典》:桑榆之景
指晚年时光。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虽迫桑榆之景,犹倾葵藿之心。” 宋 苏轼 《定州谢到任表》:“渐还鱼鸟之乡,以毕桑榆之景。”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吾辈风烛餘年,正足自娱桑榆之景,岂堪以粉黛重自斧斲耶。”亦省作“ 桑榆景 ”。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把桑榆景,倚靠也,谁知有夫就不认家。”参见“ 桑榆 ”。
《漢語大詞典》:榆景
“桑榆晚景”之省。比喻晚年。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榆景身安,惟爱一经教子。” 明朱鼎《玉镜台记·闺思》:“保祐我姑嫜鹤算童颜,松柏南山,榆景身康健。”
分類:晚年
《國語辭典》:五日京兆  拼音:wǔ rì jīng zhào
汉京兆尹张敞,因杨恽案受牵连,使贼捕掾絮舜以为张敞即将免官,不肯为张敞办案,曰:「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见《汉书。卷七六。张敞传》。后比喻任职不能长久者。《官场维新记》第一三回:「暗想自己已是五日京兆了,乐得卖个人情与袁伯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