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影柱
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文子·守无:“无为者即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影柱。”
《漢語大詞典》:晷昃
日影偏西。谓天晚。北史·韩麒麟传:“﹝陛下﹞口对百辟,心虑万机,晷昃而食,夜分而寝。”
分類:日影偏西
《漢語大詞典》:乾晷
即日晷仪,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唐 颜舒 《刻漏赋》:“斟乾晷,测时变。”
《漢語大詞典》:玉圭金臬
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圭,观测日影的仪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贵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圣穀篇语:“国朝《岭南文钞》 张南山 《圣穀篇》语云:果中有核,肉中有骨,言中有物。三语括尽要旨,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参见“ 圭臬 ”。
《國語辭典》:圭臬  拼音:guī niè
1.古代测定日影时间的器具。
2.比喻法度、典则。如:「四维八德是我国传统的道德圭臬。」《清史稿。卷五○七。畴人列传二。李潢》:「自是天下之习《九章》者,莫不家弆一编,奉为圭臬。」
《漢語大詞典》:响景(響景)
回声和日影。比喻反应迅速。 汉 扬雄 《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
《国语辞典》:日晷仪(日晷仪)  拼音:rì guǐ yí
一种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仪器。
《漢語大詞典》:晷表
日晷上测量日影的标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本监观象臺晷表,分寸不一。”
《漢語大詞典》:表座
日影表的底座。《宣和博古图·周双螭表座》:“右表座高一尺三寸七分,下经一尺九寸三分,重五十五斤,无铭。周官置槷,昼以参诸日中之景,槷即表也。是器形若大盘,上蟠双螭,而仰其首。於两螭閒,又出一表,中通上下,是为衷座,中通所以植槷无欹侧,以取其端焉。”《宣和博古图·汉表座》:“右表座高四寸六分,深四寸二分,阔七寸一分,口径一寸一分,重三斤九两,无铭。是器表座也,作三圜筩,相合为一体,措之地,则一筩端立可以立表,周官所谓槷者。是器所以为测日之具也。”
分類:日影底座
《漢語大詞典》:白驹过郤(白駒過郤)
亦作“ 白驹过隙 ”。谓日影如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成玄英 疏:“白驹,骏马也,亦言日也。” 陆德明 释文:“郤,本亦作隙。隙,孔也。”史记·留侯世家:“ 吕后 德 留侯 ,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二折:“众高亲,想人生白驹过隙,遇此节令,休要孤负。” 清 秋瑾 《感怀》诗之二:“炼石无方乞 女媧 ,白驹过隙感韶华。”《文物》1963年第7期:“对这些历史胜地、千年文物来说,三十年仅似白驹过隙。”
《國語辭典》:日不移晷  拼音:rì bù yí guǐ
时间短暂迅疾,连日影都没移动。比喻非常迅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也作「日不移影」。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漢語大詞典》:景柱
古代测日影的标竿。《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分類:日影标竿
《漢語大詞典》:立朝夕
立表观测早晚日影以定东西方向。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於运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 尹知章 注:“均,陶者之轮也。立朝夕,所以正东西也。今均既运,则东西不可準也。”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也。”
《漢語大詞典》:凌晷(淩晷)
流动的日影。喻时光。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凌晷飇飞,暂少忽老。”
《漢語大詞典》:淩晷
流动的日影。喻时光。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凌晷飇飞,暂少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