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泉为无隐变
 
笑饮贪泉
  
贪泉水
 
相关人物
吴隐之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52~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曰:「隐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洁,奉禄颁九族,冬月无被。桓玄欲革岭南之弊,以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为卢循所攻,还京师。历尚书、领军将军。」
《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吴隐之传》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友过人,禄均九族,菲己洁素,俭愈鱼飧。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可进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谷千斛。」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吴隐之〉~234~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简释

贪泉:喻为人节操高尚,光明正大。唐张枯《寄迁客》:“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例句

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张祜 寄迁客

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 张祜 送徐彦夫南迁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李群玉 石门戍

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王建 寄崔列中丞

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 白居易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皮日休 聪明泉

山静不应闻屈鸟,草深从使翳贪泉。 皮日休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祗以直诚天自信,不劳诗句咏贪泉。 陆龟蒙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韦应物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温无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祁(一作岐)人。温大雅子。累官主客员外郎、吏部郎中。太宗贞观十五年,为通事舍人,持诏至突厥,册立乙毗射匮可汗。高宗显庆间,为工部侍郎。又官瀛州刺史。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吴越宰相林鼎之父。有诗名,唐末流寓明州。明州刺史黄晟能下士,无隐遂依之。事迹附见《十国春秋·林鼎传》。无隐所作之诗,尤以“雪浦二月江湖阔,花发千山道路香”二句为著名。《全唐诗》存断句1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三二
范应元,字善甫,号无隐,又号谷神子,果州(今四川南充)人,南宋道士。为玉隆万寿宫掌教、南岳寿宁观长。著有《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存)、《庄子无隐讲语》一卷。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8—1435 【介绍】: 明僧。山东武定人,俗姓王,字无隐。年十五出家,洪武中奉命两使西域。永乐间,擢僧录司右阐教,升右善世,召居北京崇国寺,封国师号。译有《大白伞盖经》。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智光。字无隐。山东武定州王氏子也。父全。母董氏。幼而聪慧。阅读辄不忘。十五。辞父母出家。寻礼西天迦湿弥罗国板的达萨诃咱释哩国师。传天竺声明记论之旨。洪武己酉。以道广无涯。未易津测。繇是锐志参访。游五台。感文殊现相。太祖高皇帝。闻其名。召至钟山。命译其师板的达四众弟子菩萨戒。词简理明。众所推服。丙辰。奉命访补陀。于江南诸名山。踪迹殆遍。甲子春。与其徒惠辩等。奉使西域。过独木绳桥。至尼巴辣梵天竺国。宣传圣化。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宝塔。西国人敬之。师凡两往西域。太宗文皇帝。念其往返劳勤。复与论三藏之说。领会深奥。大悦之。乙酉。擢僧录右阐教。明年。俾迎大宝法王。及还敷对多所毗赞。赐图书舆服法供。诏居西天寺。升右善世。丁酉。召至北京。论义称旨。俾居崇国寺。赐国师冠。仁宗昭皇帝嗣位。锡封。号曰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赐金印冠服。复锡孔雀销金伞盖幡幢。及银镀金携炉。盆罐供器。法乐几案。坐床舆马。诸物悉备。诰曰(云云)。仍广能仁寺居之。宣宗章皇帝即位。出内帑。创北京旸台山大觉寺。俾居之以佚其老。并敕礼官。度僧百馀人为其徒。恩德至厚。无以加矣。师。乃出累朝所赐金帛。及众信所施。倩工累石。为塔于寺侧。期栖神于他日。英宗皇帝即位之初。加封师号。赐玉印。宝冠。金织袈裟。禅衣。时服。棕舆鞍马。法器之类。诰曰(云云)。前后遭遇列圣。眷待之隆如此。师性行纯简。朝廷凡命修建大斋。惟诚惟恪。每入对。惟以利济万有为说。仁宗所赐仪仗。出入屏不用。上知之。遣中贵人问故。对以平生但持经戒。非有汗马之劳。宠锡所临。谨受藏之足矣。用之岂不过耶。上叹异之。故制词极其褒重。师于教义。精达深奥。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寔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弟子数千人。各随其器。而引掖之。道望名世者。数十人。寿龄既高。智益精敏。有求而问之者。即恳恳开说。不厌不怠。非养之有素。讵能然耶。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戒其徒。各勉精进。讣闻。上悼叹之。遣官赐祭。仍敕有司。具葬仪。增广其塔并创寺。赐名西竺。茶毗得舍利盈掬。莹洁如珠。既葬。其徒桑渴巴辣。进其遗像。上亲制赞词书之曰。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立志坚刚。秉戒专笃。行熟毗尼。悟彻般若。證明自然。恬憺萧洒。事我祖宗。越历四朝。使车万里。有绩有劳。摅沥精虔。敷陈秘妙。玉音褒扬。日星垂曜。寿康圆寂。智炳几先。云消旷海。月皎中天。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智光,字无隐,庆云人,不详其氏族。初出家时,居燕都法云寺,志业敏慧,苦心向学,内外典籍罔不研玩。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木公,一字无隐,吴江人,家丹徒。有《东游诗》。
释行昱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昱,字晓庵,号曰无隐,姓叶氏,龙游人。寄迹吴门,三岁失怙,母程氏训养成立。自幼纯笃,情殷报母,力持疏食,偶见杀生,闭门驰去。一日,读《六祖坛经》,知有宗门事,遂参密云于金粟。及冠,将昏,遁入磬山,求天隐剃度,开示谆切,而亲属追寻,忍泪别去,远走天台至莲花峰,礼肇心老宿芟染,即圆具于天童。闻通问开法南涧,投诚参考,每入室痛棒厉喝,不假词色,身心自觉纯一。尝因激发,立五大誓,以大事未明,不出山、不语、不卧、不加衣、不看书。自夏徂秋,力行不倦,一夕,月下独坐,忽内外洞彻,皎如冰盘,向所疑处,澄净无滓。出山省母,又劝还俗。复潜渡江,参石奇于昭阳。未几,以母老复返吴门,持钵奉养母终,更上南涧研究古今差别,得大自在,寻付衣拂。无何,通问迁竹林,分座说法,万指铿锵,屡以南涧院事属付,苦辞不已。己丑夏,将命摄方丈,昱即宵遁。涉桐庐访陈尊宿遗迹,过疏山谒影堂,因回浏阳叩尔瞻于石霜,旋应武功山灵溪之请,遂开法焉。甲午夏,领众东还,继席南涧,提纲絜要,规令森然。通喜得人,致书金少保称:“晓庵首座,侍衲二十年,悟境不异高峰断崖,而德业深厚。”其推许如此。明年通寂,窣堵告成,拂衣竟去。复入浏阳结茅山中,作投老计。江楚衲侣闻风趋附,不踰年遂成丛席,苒苒廿载,影不出山,唯不忘所自,梓其师手辑《续灯》集赀镂版舁之入藏。康熙乙丑夏四月二十九日,奄忽坐化,寿七十有九,腊五十。所著有《三会录》、《黄昙拈颂》若干卷,皆编刻盛行于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七
李能哲,字惠伯,号无隐,汉阳人。有《心远堂诗钞》、《梦隐诗稿》。
《漢語大詞典》:无隐(無隱)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國語辭典》:有犯无隐(有犯無隱)  拼音:yǒu fàn wú yǐn
对上虽有冒犯,但仍勇于直谏,无所隐瞒。唐。严郢 駮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國語辭典》:直言无隐(直言無隱)  拼音:zhí yán wú yǐn
直接说明,无所隐讳。《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文宗孝德显皇后传》:「今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东周列国志》第五○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
《國語辭典》:宣明  拼音:xuān míng
1.明显、光耀。《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2.阐扬、宣扬。《汉书。卷九。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文选。左思。魏都赋》:「于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3.公布明示。《荀子。正论》:「上宣明,则下治辨矣。」
《國語辭典》: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拼音:xíng bù gēng míng,zuò bù gǎi xìng
形容处事光明磊落,不怕人知。《孤本元明杂剧。单刀劈四寇。第四折》:「兀那四个草寇,你听者,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蒲州解良人也,姓关名羽字云长。」《水浒传》第二七回:「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也作「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国语辞典》:直话直说(直话直说)  拼音:zhí huà zhí shuō
有话直接说出,毫无隐瞒,不绕圈子。如:「你知道些什么就直话直说吧!不要支支唔唔、吞吞吐吐的。」
《國語辭典》:八字打开(八字打開)  拼音:bā zì dǎ kāi
比喻毫不隐藏、保留。宋。朱熹 与刘子澄(七月九日)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分類:明白无隐
《漢語大詞典》:贪泉(貪泉)
(1).泉名。在 广东省 南海县 。 晋 吴隐之 操守清廉,为 广州 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 隐之 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明 尹凤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 贪泉 。”
(2).泉名。在 湖南省 郴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 耒水 又西, 黄水 注之……按 盛弘之 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 横流溪 ,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 贪泉 ,饮者輒冒于财贿,同于 广州 石门 贪流 矣。’”
《漢語大詞典》:饮泉诗(飲泉詩)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至,为树清廉之风,故意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日后为政仍保持清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后遂以“饮泉诗”作为称颂廉吏的典故。 唐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诗:“ 番禺 静无事,空咏饮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