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私(無私)  拼音:wú sī
公正不偏私。《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唐。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俊,高县日下表无私。」
《國語辭典》:至公无私(至公無私)  拼音:zhì gōng wú sī
秉公处理,毫无偏私。宋。苏轼〈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数年已来,亲见陛下以至公无私治天下。」《镜花缘》第六○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也作「大公无私」。
分類:大公无私
《漢語大詞典》:无私无畏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的。例如:以无私无畏青年的勇气蔑视强大的敌人。
《國語辭典》:无私有弊(無私有弊)  拼音:wú sī yǒu bì
虽无徇私,但处于嫌疑之地,受人猜疑有舞弊。《文明小史》第二二回:「那抚院是胆小的人,诚恐风声大了,弄成一个无私有弊,便密查资格。」《活地狱》第二六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有弊。」
《漢語大詞典》:无私有意(無私有意)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水浒传》第四八回:“ 李应 道:‘他是 梁山泊 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説我卧病在牀,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漢語大詞典》:无私之光(無私之光)
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 唐 白居易 《鸦九剑》诗:“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分類:帝王德泽
《分类字锦》:无私助曜(无私助曜)
李商隐贺老人星见表近晓流光欲助无私之日
分类:
《分类字锦》:粟帛无私(粟帛无私)
唐书孝友传刘君良瀛州饶阳人四世同居族兄弟犹同产门内斗粟尺帛无所私
《國語辭典》:铁面无私(鐵面無私)  拼音:tiě miàn wú sī
公正严明而不偏私。《红楼梦》第一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漢語大詞典》:铁笔无私(鐵筆無私)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十回:“铁笔无私,你这蜘蛛鬚儿扎的笔,牙齿缝里都是私(丝)。”
《国语辞典》:正直无私(正直无私)  拼音:zhèng zhí wú sī
公正而没有私心。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见义当为真男子,则是我正直无私大丈夫。」《孤本元明杂剧。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也作「正直无邪」。
《国语辞典》:忧公无私(忧公无私)  拼音:yōu gōng wú sī
一心忧劳国事,毫不顾及私利。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臣不易》:「陈之于主,行之于身,志于忠上济事,忧公无私。」也作「忧公忘私」。
《国语辞典》:秉公无私(秉公无私)  拼音:bǐng gōng wú sī
做事态度凭据公理而无私心。《精忠岳传》第七三回:「故特请诸公到此,三曹对案,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国语辞典》:弹劾无私(弹劾无私)  拼音:tán hé wú sī
一视同仁地停止违法失职官员的职权,而没有私心。《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分类字锦》:佛法无私(佛法无私)
辽史制心传或劝制心奉佛对曰吾不知佛法惟心无私则近之矣
分类: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