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昏妄
无知妄为。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邓伯道 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分類:无知妄为
《國語辭典》:聋虫(聾蟲)  拼音:lóng chóng
没有灵性、无知的动物。《淮南子。说林》:「狂马不触木,猘狗不自投于河,虽聋虫而不自陷,又况人乎?」
分類:无知畜类
《國語辭典》:眄眄  拼音:miǎn miǎn
1.无智巧的样子。唐。鲍溶〈湘妃列女操〉:「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
2.斜视的样子。《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三六。肃宗乾元元年》:「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
《漢語大詞典》:愚薄
浅薄无知的人。后汉书·杜诗传:“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猥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所宜。”
分類:浅薄无知
《漢語大詞典》:蒙士
浅学无知之士。《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孔 传:“蒙士,例谓下士。” 蔡沉 集传:“童蒙始学之士,则详悉以是训之,欲其入官而知所以正諫也。” 清 钱谦益 《母马氏加赠淑人》:“尔为贤母,子为宝臣,岂惟光昭彤管,亦可以具训于蒙士矣。” 清 方苞 《书考定〈文王世子〉后》:“凡此皆先儒所深病,蒙士所心非也。”
分類:浅学无知
《國語辭典》:儓儗  拼音:tái nǐ
痴呆。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先生独晏默书阁,含翰词林,奚其为儓儗也。」
《漢語大詞典》:昨暮儿(昨暮兒)
初生儿。比喻幼稚无知。隋书·苏威传:“后议乐事, 夔 与国子博士 何妥 各有所持。於是 夔 妥 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 威 ,同 夔 者十八九。 妥 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餘年,反为昨暮儿所屈也!’”
《國語辭典》:憁恫  拼音:zǒng dòng
1.莽撞无知。《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张伟憁恫,拥停诏可;葛旟小竖,维持国命。」
2.不得志。清。黄景仁〈对月咏怀〉诗:「飘萧舞袖动中宿,憁恫酒悲生半酣。」
《漢語大詞典》:愚芚
无知貌。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 成玄英 疏:“愚芚,无知之貌。”
《國語辭典》:忳忳  拼音:tún tún
忧伤烦闷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惜诵》:「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漢語大詞典》:稚昧
亦作“稺昧”。亦作“穉昧”。 幼稚无知;年幼愚昧。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今祭,既不荐金石音声,使工歌诗,载烈象容,其奚以飭稚昧於长久。” 清 刘大櫆 《章大家略》:“ 櫆 时虽穉昧,见言之哀,亦知从傍泣。” 清 吴定 《答鲍生桂星书》:“乡者僕方穉昧,不自度德薄才庸,奋然以继 鲁 、 邹 、 洛 、 闽 之传自任,其志岂小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此实出诸不得已之苦衷,望慈母恕儿穉昧。”
《漢語大詞典》:疏妄
亦作“疎妄”。
(1).浅薄无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刘澄之 云‘有 白马塞 , 孟达 登之长叹’,可谓於川土疎妄矣。”
(2).虚妄不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四:“ 胡氏 云‘心无穷而分有限’,説尤疎妄。分固有限,初不可以限孝子之心。”
《國語辭典》:荒幼  拼音:huāng yòu
年幼无知。《梁书。卷六。敬帝本纪》:「朕以荒幼,仍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雠逆。」
分類:幼稚无知
《漢語大詞典》:騃稚
幼稚无知。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二:“某君借疎狂以行其世故,某君效为騃穉以行其老诈。”
分類:幼稚无知
《漢語大詞典》:昧弱
无知软弱的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值天祚攸兴,昧弱授机。”
分類:无知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