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逃学(逃學)  拼音:táo xué
学生不到校上课,在外游荡。《红楼梦》第五六回:「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漢語大詞典》:猎酒(獵酒)
谓无故向人索求酒食。旧五代史·周书·常思传:“尝有从事欲求謁见者, 思 览刺而怒曰:‘彼必是来猎酒也。’命典客者饮而遣之,其鄙吝也如是。”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猎酒》:“古人谓无藉之士,游手清谈,无故来人家,志必得酒而后去,谓之猎酒。 张仲举 诗云:‘狂客有时来猎酒,老夫无日不焚香。’‘猎酒’出五代史。”
《漢語大詞典》:虚亡
无故而灭亡。管子·七臣七主:“法令非虚乱也,国家非虚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胡亥 ﹞诛 斯 、 去疾 ,任用 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篤不虚亡。” 张守节 正义:“言 胡亥 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篤,以至灭亡,岂其虚哉。”
(1).虚无。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圣朝怜閔,詔求其后,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
(2).指高空,太空。亦指太空之气。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歷骇猋,乘虚亡,与神俱。”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虚无廖廓,与元通灵,言其所乘气之高,故能出飞鸟之上而与神俱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视眩泯而亡见兮,听敞怳而亡闻。乘虚亡而上遐兮,超无友而独存。”
《國語辭典》:挝妇翁(撾婦翁)  拼音:zhuā fù wēng
无故遭人毁谤或攻讦。《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新唐书。卷一六八。柳宗元传》:「自古贤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以百数。故有无兄盗嫂,娶孤女挝妇翁者。」
分類:无故诽谤
《国语辞典》:停役  拼音:tíng yì
停服兵役。指现役军人在营期间,如有患病不堪行动、在押中及无故离营等,已逾规定期限,使其停止服役。
《漢語大詞典》:横罪
无故加罪。《后汉书·郅寿传》:“ 寿 若被诛,臣恐天下以为国家横罪忠直,贼伤和气,忤逆阴阳。”
分類:无故
《漢語大詞典》:闲焦(閒焦)
无故争吵。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今日个散钱呵您不合閒焦,看我面也合道是躭饶。他主着意和人硬挺,便睁着眼大呼小叫。”
分類:无故争吵
《漢語大詞典》:虚乱(虚亂)
无故而淆乱。管子·七臣七主:“法令非虚乱也,国家非虚亡也。”
《漢語大詞典》:冤谤(冤謗)
无故遭受诽谤。《后汉书·霍谞传》:“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徵,反不得理?”
《漢語大詞典》:榆次之辱
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尝游过 榆次 ,与 盖聂 论剑, 盖聂 怒而目之。”后因以“榆次之辱”为无故受辱之典。《后汉书·孔融传》:“性既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 榆次 之辱,不知贬毁之於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分類:无故受辱
《國語辭典》:招是惹非  拼音:zhāo shì rě fēi
无故招引事端。《金瓶梅》第八一回:「咱早休去,一个太师老爷府中,谁人敢到?没的招是惹非,得他不来寻趁。」也作「招是揽非」。
《漢語大詞典》:邪哭
谓心伤的人无故而哭。《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注:“邪哭,谓心伤之人无故而哭也。邪哭则使人魂魄不安,心之血气少也。”
《国语辞典》:福不徒来(福不徒来)  拼音:fú bù tú lái
幸福之事不会无故的到来。《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国语辞典》:君子三乐(君子三乐)  拼音:jūn zǐ sān lè
君子认为值得高兴的三件事情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见《孟子。尽心上》。
《国语辞典》:礼无不答(礼无不答)  拼音:lǐ wú bù dá
语出《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指一方行礼,另一方必应回礼。《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樊英传》:「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亦指不无故受礼,必有所回报。《礼记。燕义》:「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