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愧(無愧)  拼音:wú kuì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明。胡广《文天祥从容就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漢語大詞典》:无愧色(無愧色)
亦作“ 无媿色 ”。 没有羞惭的表现。后汉书·郭太传:“﹝ 蔡邕 ﹞谓 涿郡 卢植 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无愧色耳。’”晋书·孙楚传论:“ 孙楚 体英绚之姿,超然出类,见知 武子 ,诚无媿色。”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於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 季明 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
分類:羞惭
《漢語大詞典》:无愧辞(無愧辭)
诚信而没有言不由衷的话。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 唐 李商隐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诗:“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分類:诚信有言
《國語辭典》:问心无愧(問心無愧)  拼音:wèn xīn wú kuì
凭著良心自我反省,无丝毫惭愧不安。《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横竖只做一次,也累不到老爷的清名,就是将来外头有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国语辞典》:扪心无愧(扪心无愧)  拼音:mén xīn wú kuì
行为光明,心中坦然,无所愧疚。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国语辞典》:居心无愧(居心无愧)  拼音:jū xīn wú kuì
心中没有什么好惭愧的事。如:「做任何事情,必须居心无愧才行。」
《国语辞典》:于心无愧(于心无愧)  拼音:yú xīn wú kuì
自觉心安理得,毫无愧怍。如:「他任职多年始终廉洁无私,自觉奉公守法,于心无愧。」
《國語辭典》:俯仰无愧(俯仰無愧)  拼音:fǔ yǎng wú kuì
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论对人、对天都问心无愧。《镜花缘》第七一回:「对得天地君亲,就可俯仰无愧。」
《國語辭典》:当之无愧(當之無愧)  拼音:dāng zhī wú kuì
承当得起他人的称誉,不必感到惭愧。《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若照荩翁的大才,这几句考语,著实当之无愧。」
分類:当得荣誉
《漢語大詞典》:衾影无愧
指在私生活中无丧德败行之事,问心无愧。例如: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李宝嘉《官场现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