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感(無感)
无憾。感,“ 憾 ”的古字。逸周书·大戒:“使众之道,抚之以惠,内姓无感,外姓无讁。” 孔晁 注:“感,古憾字。”
不为情感所动;没有感触。《文选·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张铣 注:“无感,谓哀乐不能在怀也。”晋书·王坦之传:“﹝ 坦之 ﹞著《废庄论》曰:‘……夫独构之唱,唱虚而莫和;无感之作,义偏而用寡。’”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
《国语辞典》:无感地震(无感地震)  拼音:wú gǎn dì zhèn
地震在地底下所放出的能量传达到地面时非常微弱,人体没有感觉,必须依精密仪器才能验出,这类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
《國語辭典》:木石  拼音:mù shí
1.木和石。如:「他的度假小屋,木石环绕,甚为幽静。」《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山海经・北山经》:「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比喻没有知觉、感情。如:「心非木石,见人苦难,当伸援手才是。」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出囹圄中,谁可告愬者!」《宋书。卷八三。列传。吴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國語辭典》:石人  拼音:shí rén
1.用石块雕刻而成的人像。唐。韩愈〈嘲鼾睡〉诗:「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一二出:「泥牛到河不可渡,石人控马定难骑。」
2.徒具人形,而懵愚不知好坏的人。一说如石人的常存不死。《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
《国语辞典》:艮苦冰凉(艮苦冰凉)  拼音:gèn kǔ bīng liáng
1.艰难穷苦,冰冷凄凉。如:「他一生艮苦冰凉,不曾过上一天好日子。」
2.毫无感情。如:「他说的话总是艮苦冰凉,令人心寒。」
《国语辞典》:冷口冷心  拼音:lěng kǒu lěng xīn
形容待人冷漠,毫无感情。《红楼梦》第七四回:「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冷口冷心的人。』」
《漢語大詞典》:糊糊涂涂
无感觉的,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的。例如:一夜没有安稳睡觉,又是一天辛勤工作,这时昏昏欲睡、糊糊涂涂的了。
《國語辭典》:身非木石  拼音:shēn fēi mù shí
人有思想感情,不同于树木石块无知觉感情。语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也作「人非木石」、「人非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