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为家
 
不言加
 
不言家
 
匈奴未灭
 
去病忘家
 
去病无家
 
家何为
 
恩未极,家何恤
 
莫言家
 
辞甲第
  
霍勋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史记》卷 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2939~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简释

去病无家:指公而忘私。明陈子龙《奉酬越大夫卓凡见赠之作》:“去病无家原为国,信陵有客尽知兵。”


例句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李峤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李昂 从军行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王维 燕支行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卢纶 送刘判官赴丰州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韩翃 送刘将军

典故
一身作客
 
张俭无家
  
望门投鞭
 
无家张俭
 
破家张俭
 
逃张俭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张俭〉~220~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漢語大詞典》:无家(無家)
(1).没有妻室。《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朱熹 集传:“家,谓以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主》引 唐 卫準 逸句:“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六年》:“其无家者,雇土娼入帐,后以妒争,事闻於 向帅 。”
(2).没有房舍;没有家庭。 汉 班彪 《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唐 罗邺 《出都门》诗:“自觉无家似潮水,不知归处去还来。”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山村》之一:“与世浮沉真避世,将家飘荡似无家。”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他无家无倚,靠着我船上喫饭。”
《國語辭典》:无家可奔(無家可奔)  拼音:wú jiā kě bēn
失去家庭,没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却一时无家可奔,无业可做。」也作「无家可归」。
《國語辭典》:无家可归(無家可歸)  拼音:wú jiā kě guī
失去家庭,没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五出:「我已无家可归,那望这个日子,师父升坐,待弟子拜礼,请赐法名。」也作「无家可奔」。
《國語辭典》:无家可归(無家可歸)  拼音:wú jiā kě guī
失去家庭,没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五出:「我已无家可归,那望这个日子,师父升坐,待弟子拜礼,请赐法名。」也作「无家可奔」。
《漢語大詞典》:无家无室(無家無室)
谓孤身一人,无妻小。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只是他无家无室,终是我母子担悮了他。”《西游补》第二回:“小和尚,虽是你无家无室,也要自家保个性命儿。”
分類:孤身一人
《国语辞典》:旷邈无家(旷邈无家)  拼音:kuàng miǎo wú jiā
远离家乡,没有妻室。《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
《國語辭典》:单身(單身)  拼音:dān shēn
1.独身无家室的人。唐。王建〈自伤〉诗:「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红楼梦》第七○回:「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的,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
2.独自一人。《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张通,舍妻子单身随侍。」《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看见前边一个单身客人,在地下检了一个兜肚儿,提起颇重,想来其中有物。」
《漢語大詞典》:门女(門女)
《诗·小雅·巷伯》“成是南箕” 毛 传:“ 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后以“门女”指无家门可归的女子。后汉书·崔駰传:“ 吴札 结信於丘木, 展季 効贞於门女。”
《漢語大詞典》:光身
(1).孤单一人。多指无配偶、无家庭的人。 鲁迅 《彷徨·祝福》:“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 沈从文 《新与旧》:“ 战兵 年纪正二十四岁,还是个光身汉子。”
(2).空身。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前面 宝山路 无法通行,只有从后门出去,还可想法。于是大家胡乱吃了一些早饭,便光身走出后门。”
(3).裸体。
《国语辞典》:光身人儿(光身人儿)  拼音:guāng shēn rén ér
1.裸露著身体。如:「小孩等不及穿衣服,光身人儿就跑出浴室了。」也作「光身」、「光身子」、「光人」。
2.孤单一个人。多指无配偶、无家庭的人。如:「自从配偶去世后,他就成了光身人儿。」也作「光身」、「光身子」、「光人」。
3.比喻身无长物,空身一人。如:「当时火势猛烈,他只能光身人儿的逃出来。」也作「光身」、「光身子」、「光人」。
《国语辞典》:老和尚撞钟(老和尚撞钟)  拼音:lǎo hé shàng zhuàng zhōng
(歇后语)过一日是一日。老和尚身无家累,心无牵挂,每天只是敲钟过日子,无须为长远的生计打算。比喻因循度日、得过且过。
《国语辞典》:游民收容所(游民收容所)  拼音:yóu mín shōu róng suǒ
针对无家的贫弱民众,包括老、弱、残、疾、妇、幼等,需要政府保障其基本生存权益者而设置的救助辅导机构。由各县市社会局负责。
《國語辭典》:坐怀不乱(坐懷不亂)  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春秋时鲁国柳下惠夜宿城门,遇一无家女,柳下惠为恐女子受冻,使其坐己怀中,以衣裹之,竟宿而无乱行。见《荀子。大略》。后以坐怀不乱形容男子行事端正,虽与女子同处而不淫乱。《金瓶梅》第五六回:「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彼此同姓,难以为婚,兄妹相称,岂可及乱。俺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你岂可学纵欲败礼的吴孟子!」
《漢語大詞典》:辞第(辭第)
辞去所赐的第宅。典出汉书·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 匈奴 不灭,无以家为也。’”后因以“辞第”指为国忘家。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仇兆鳌 注:“辞第,言不顾身家。”
分類:辞去第宅
《國語辭典》:望门投止(望門投止)  拼音:wàng mén tóu zhǐ
见有住家,便去投宿。形容人在逃难或窘困时,暂求栖身处的仓促情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