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7词典 7
《漢語大詞典》:无天(無天)
没有天理。左传·襄公二十年:“ 公子黄 将出奔,呼於国曰:‘ 庆氏 无道,求专 陈国 ,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谓失去庇荫。庄子·田子方:“﹝ 文王 ﹞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 成玄英 疏:“既欲捨而释之,不忍苍生失於覆荫,故言无天也。”
《漢語大詞典》:无天事(無天事)
无天理之事。指犯法的事。白雪遗音·南词·开到荼蘼:“若然不干无天事,独宿凄凉苦不可言。”
分類:天理犯法
《漢語大詞典》:无天无日(無天無日)
犹言不见天日。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下:“ 宋 邱濬 精於,洞阴阳之变,尝有‘天元日朗侔君道,两字讳来三十春。况是人间瞻仰地,无天无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 仁宗 不之罪。”
《漢語大詞典》:无天于上,无地于下(無天於上,無地於下)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敌於前,无主於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无天於上,无地於下。’……谓勇将奋不顾身也。今俗语以为人之无忌惮者。”
《國語辭典》:无法无天(無法無天)  拼音:wú fǎ wú tiān
没有法纪天理。形容人明目张胆,横行无忌。《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眼睛里没了我们。」《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这些人倘若叫他们到了上海,将来认得的鬼子多了,无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都做得出,那时贻患正复无穷,如何是好?」也作「没法没天」。
《漢語大詞典》:惨无天日(慘無天日)
犹言暗无天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清方档案》:“朕自戊戌八月以来,坐受太后凌辱幽禁,惨无天日。”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以 希腊 、 罗马 之文明,而其下级社会之民,被虐待者惨无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泽者,不过国中一小部分耳。”
《國語辭典》:暗无天日(暗無天日)  拼音:àn wú tiān rì
看不见天日,一片漆黑。比喻黑暗无天理。《聊斋志异。卷五。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