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屑韵》:无别(无别)
王棨芙蓉峰赋耸碧空而出水无别倚斜汉而凌波酷似
分类:无别
《分类字锦》:与手无别(与手无别)
世说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元恒捉白王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分类字锦》:玉柄无别(玉柄无别)
世说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元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衽席无别(衽席無别)
亦作“袵席无别”。 见“ 衽席无辩 ”。
《漢語大詞典》:衽席无辩(衽席無辯)
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后汉书·皇后纪序:“ 孝文 衽席无辩。” 李贤 注:“ 郑玄 注礼记曰:‘衽,卧席也。’ 孝文 幸 慎夫人 ,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辩也。”亦作“ 衽席无辨 ”。旧唐书·李林甫传:“故杜絶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袵席无别,不以为耻,由 林甫 之赞成也。”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九》:“ 汉 自 高祖 帷薄不修, 文帝 衽席无辨,而宫闈之政不肃。”
《漢語大詞典》:无父(無父)
(1).指死去父亲。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吕氏春秋·劝学:“夫无父而无师者,餘若夫何哉!”
(2).指 孟子 斥 墨子 倡兼爱,视己父与他人之父无别的说法。《孟子·滕文公下》:“ 杨氏 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自家 墨 者 东郭先生 是也……大都道俺是无父的,却不知俺物我混同,这纔是个兼爱的道理。”参见“ 无父无君 ”。
《漢語大詞典》:无父无君(無父無君)
孟轲 斥责 墨翟 、 杨朱 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孟子·滕文公下》:“ 杨氏 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宋 朱熹 《答汪尚书书》:“是以 孟子 推言其祸,以为无父无君,而陷於禽兽,辞而闢之,不少假借。” 冰心 《斯人独憔悴》二:“ 化卿 便上下打量了 颖石 一番,冷笑说:‘率性连白鞋白帽,都穿戴起来,这便是无父无君的证据了。’”
《國語辭典》:章表  拼音:zhāng biǎo
古代臣子上奏帝王的文书。用以谢恩的称为「章」,用以陈说事情的称为「表」。《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然则敷奏以言,则章表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均壹
亦作“ 均一 ”。 公允如一;均匀无别。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君子谓慈母一心。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言心之均一也。”诗·曹风·鳲鸠序《鳲鳩》,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唐 孔颖达 疏:“在位之人,既用心不壹,故《经》四章皆美用心均壹之人,举善以驳时恶。”新唐书·薛平传:“在镇六年,兵鎧完礪,徭赋均一。” 宋 范仲淹 《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吏私诸豪,专扰下户,公重为立法,使得均一。” 李大钊 《“今”与“古”》:“ 鲍丹 认自然永是均一,拟想自然能在一时代产生出黄金时代说所指的那个人那个境遇,在别一时代便不能产生他们,是不合理的。”
《漢語大詞典》:一量
(1).统一度量。管子·君臣上:“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2).引申为相同无别。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不知之者,以为皆吏,深浅多少同一量,失实甚矣。” 晋 陆机 《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国语辞典》:不修帷薄  拼音:bù xiū wéi bó
比喻家庭中男女无别,秽乱淫逸。《冷眼观》第三○回:「不修帷薄,腾笑阎闾。」也作「帷薄不修」。
法无别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参见:真如)附录。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离性无别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性即是佛也。六祖坛经曰:「性即是佛,离性无别佛。」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达磨血脉论曰:「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