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欢喜佛(欢喜佛)  拼音:huān xǐ fó
佛教无上瑜伽密的双身佛。佛像呈男女裸身相抱之形。见《通俗编。释道》。
《國語辭典》:言语道断(言語道斷)  拼音:yán yǔ dào duàn
佛教用语。指没有分别心的境界,非言语所能表达。《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漢語大詞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 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何独 舍利弗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 阿难 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师 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漢語大詞典》:蟠委错紾(蟠委錯紾)
回旋展转,无上下左右之状。《淮南子·原道训》:“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 高诱 注:“紾,转也。”
一切无上觉者句
【佛学大辞典】
(真言)称百光遍照真言之暗字。大日经六曰:「此一切无上觉者句,于寺门尊处诸佛所说心。」
七无上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七种无上同。(参见:七种无上)
七种无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有七种之无上:一、身无上,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二、道无上,以慈悲之道利一切之众生也。三、见无上,以正戒正见正命成就其身也。四、智无上,具四无碍智也。五、神力无上,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也。六、断障无上,断惑业苦之三障也。七、住无上,住于大寂灭定也。见菩萨地持经三。梵Sapta-anit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特有的七种无上,即一、身无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道无上,佛以慈悲的道法去利乐一切众生;三、见无上,佛以正戒正见正命等成就其身;四、智无上,佛具有四无碍智;五、神力无上,佛的神通力不可思议;六、断障无上,佛已经断尽了惑业苦之三障;七、住无上,佛住于伟大的寂灭涅槃境界。
【三藏法数】
(出菩萨地持经)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三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八十种好,一指爪狭长、二手足指圆、三手足各等无差、四手足圆满、五筋脉盘结、六两踝深隐、七行步正直、八行步威容齐整、九行步安平、十行步有仪、十一回身顾视、十二支节殊胜、十三骨节交结、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妙好、十六身支润滑、十七身容敦肃、十八身支坚固、十九身支安定、二十身相端严、二十一身有圆光、二十二腹形方正、二十三脐深右旋、二十四脐厚妙相、二十五肌肤匀净、二十六手掌充满、二十七手文深长、二十八唇色红润、二十九面门圆满、三十舌相长广、三十一发声威震、三十二音韵美妙、三十三鼻高脩直、三十四诸齿方整、三十五诸牙明洁、三十六目广清净、三十七眼相脩广、三十八眼睫齐整、三十九双眉脩长、四十双眉绮靡、四十一双眉高朗、四十二耳厚脩长、四十三两耳相好、四十四容仪端丽、四十五额广圆满、四十六身分殊胜、四十七首发脩长、四十八首发香洁、四十九首发齐整、五十首发坚固、五十一首发光滑、五十二身分坚实、五十三身体庄严、五十四诸窍清净、五十五身力充美、五十六身相严好、五十七面轮脩广、五十八颜貌舒泰、五十九面颜光泽、六十身支严净、六十一毛孔出香、六十二面门出香、六十三首相妙好、六十四身毛纤柔、六十五法音圆辩、六十六顶相高妙、六十七指网分明、六十八行不履地、六十九神力自持、七十威德远震、七十一音声和雅、七十二观机说法、七十三一音演说、七十四次第说法、七十五等观有情、七十六先观后作、七十七相好具足、七十八顶骨坚实、七十九颜容奇妙、八十胸臆妙好。)
〔二、道无上〕,谓如来以慈悲之道,自利利他,度脱无量无边诸天世人,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道无上也。
〔三、见无上〕,谓如来以正戒、正见、正威仪、正命之法,成就其身。如此之见,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见无上也。
〔四、智无上〕,谓如来具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故能遍知一切诸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滞。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智无上也。(法无碍者,谓通达诸法,分别无滞也。义无碍者,谓了知诸法义理,通达无滞也。辞无碍者,谓于诸法义理,随顺众生,为其演说也。乐说无碍者,谓随顺众生所乐闻法,而为说也。)
〔五、神力无上〕,谓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世出世间,所有神力,无有超过其上,是名神力无上也。
〔六、断障无上〕,谓如来能断一切烦恼业障,永尽无馀。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断障无上也。
〔七、住无上〕,谓如来本住大寂灭定,而复有三种住,一者住圣人之位,二者多于天中住,三者多于净土中住。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住无上也。
大乘无上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于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于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为后者。
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十号也。(参见:十号)
佛道无上誓愿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誓證无上之佛道也。
速證无上正等菩提
【佛学大辞典】
(杂语)药师如来十二愿中第九愿之愿意也。曰:「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菩萨行,速證无上正等菩提。」
无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无有过于此者。善见律一曰:「无上者。诸法无能胜也。」华严大疏钞十三曰:「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净土论注曰:「无上者,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
无上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德号也。无上无上之义。涅槃经四相品曰:「无上上者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德号。
无上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uttara,佛十号之一。无上之士夫也,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云无上士。涅槃经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涅槃经八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最无上,非馀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智度论二曰:「涅槃法无上,佛自知之。(中略)如诸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亦无上。」大乘义章二十末曰:「士者,人之别称,人中最胜。馀不能加,名无上士。」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号之一。(参见:十号)
无上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曰:「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同寿量品曰:「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同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法华嘉祥疏二曰:「菩提云道,无上正遍知果道也。」
【佛学常见辞汇】
至高无上的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