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方旗
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旗帜。常用于军中,相传为 黄帝 所设。宋史·礼志二十四:“殿前都指挥使 王超 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又於两阵中起候臺相望,使人执旗如臺上之数以相应。”《水浒传》第一○九回:“敲金边,出五方旗,放大炮,掌号儹行营,各各摆阵出战。”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部·五方旗
《漢語大詞典》:电旌(電旌)
舒卷的旗帜。 南朝 宋 何承天 《临高台篇》:“倾霄盖,靡电旌,降彼天涂穨窈冥。”参见“ 电斾 ”。
分類:舒卷旗帜
《漢語大詞典》:电旆(電斾)
舒卷如闪电之光的旗帜。 晋 陆云 《南征赋》:“伐隐天之雷鼓,振凌霄之电斾。”
《漢語大詞典》:彩旒(綵旒)
亦作“ 綵斿 ”。 旗帜上的彩色飘带。借指彩旗。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彤云丽琁盖,祥飇被綵斿。” 李善 注:“斿,旌旗之旒也。” 唐 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青潭晓靄笼仙蹕,红屿晴花隔綵旒。” 唐 温庭筠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之二:“红粉座中客,綵斿江上城。”
《漢語大詞典》:戟幢
门戟和饰以毛羽的旗帜。泛指仪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翁入,果见甥,蝉冠豸绣,坐堂上,戟幢行列,无人可通。”
《漢語大詞典》:旗焰(旗燄)
旗帜飘扬闪耀。 前蜀 贯休 《古塞下曲》之一:“地使人心恶,风吹旗燄荒。”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剑锋挥 太皥 ,旗燄拂 蚩尤 。”
《漢語大詞典》:旆旃
亦作“斾旃”。 泛指旗帜。 明 郑若庸 《玉玦记·侵南》:“有多少旌旗?远悠悠斾旃呵想你趁逐。”
分類:旗帜
《漢語大詞典》:玄旄
黑色的旗帜。汉书·扬雄传上:“彏天狼之威弧,张燿日之玄旄。”
分類:黑色旗帜
《漢語大詞典》:缇幢(緹幢)
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伐 吴 之役,詔 充 为使……给羽葆、鼓吹、緹幢、兵万人、骑二千。”
《漢語大詞典》:危旆
高扬的旗帜。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衔枚远袭,卷甲前驱。偃危旆而设潜兵,疑从天落;乘间道而掩不备,若出地中。”
分類:高扬旗帜
《漢語大詞典》:文旄
染有文采的旄牛尾。多用以装饰旗帜。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杨倞 注:“旄,旄牛尾。文旄,谓染之为文綵也。”
《漢語大詞典》:疑帜(疑幟)
为迷惑敌人而虚设的旗帜。新唐书·王雄诞传:“ 子通 以精兵保 独松岭 , 雄诞 遣将 陈当 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徧山泽。”宋史·忠义传三·李彦仙:“尝略地至 青涧 ,猝遇 金 人,众愕眙, 彦仙 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明史·沐英传:“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漢語大詞典》:章旗
绣有徽号的旗帜。管子·君臣下:“选为都佼,冒之以衣服,旌之以章旗,所以重其威也。”
分類:徽号旗帜
《漢語大詞典》:辟邪旗
绣有辟邪神兽的旗帜。古代仪卫旗仗之一种。隋书·礼仪志三:“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新唐书·仪卫志上:“第一辟邪旗,左右金吾卫折衝都尉各一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骑。”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
《漢語大詞典》:茅旌
旄旌。杆端饰有旄牛尾的旗帜。茅,通“ 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楚 ﹞ 庄王 伐 郑 ……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鸞刀,以逆 庄王 。” 何休 注:“茅旌,祀宗庙所用,迎道神指护祭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茅当读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矣。”
《漢語大詞典》:霓旆
彩色的旗帜。 唐 李山甫 《送蕲州裴员外》诗:“正作南宫第一人,暂随霓旆愴离羣。”
分類:彩色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