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职志(職志)  拼音:zhí zhì
1.职官名。掌理旗帜。
2.志向。如:「以兴办教育为职志。」
《漢語大詞典》:旗仗
亦作“ 旗杖 ”。 仪仗队用的旗帜、伞、扇等。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白幽求》:“俄而有数十人,皆龙头鳞身,执旗杖引 幽求 入。”宋史·符彦卿传:“ 契丹 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清史稿·礼志十:“行日,工部给旗仗,兵部给乘传。”
《漢語大詞典》:设旄(設旄)
谓在旗帜上装饰上牦牛尾。《诗·小雅·车攻》:“建旐设旄,搏兽于 敖 。” 孔颖达 疏:“言当建立旐於车,而设旄牛尾於旐之首。”
《國語辭典》:校旗  拼音:xiào qí
代表一校的旗帜。
《國語辭典》:幡信  拼音:fān xìn
古人题官号于旗帜或符节上作为符信,以传达命令。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漢語大詞典》:凤旌(鳳旍)
绘有凤凰纹饰的旗帜。旍,同“ 旌 ”。 南朝 齐 王融 《游仙》诗之二:“凤旍乱烟道,龙驾溢云区。”
《漢語大詞典》:通帛
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 郑玄 注:“通帛为大赤,从 周 正色,无饰。” 孙诒让 正义:“通帛者,谓縿斿通以一色之帛为之。”文选·张衡〈东京赋〉:“鸞旗皮轩,通帛綪斾。” 李善 注:“通帛曰旗。”
《漢語大詞典》:龙旃(龍旜)
画有龙的旗帜。仪礼·乡射礼:“於竟,则虎中,龙旜。” 郑玄 注:“画龙於旜,尚文章也。通帛为旜。”
分類:旗帜
《漢語大詞典》:飘飐(飄颭)
指旗帜随风飘扬。《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 原伯贯 抬头一望,见山上飞龙赤旗飘颭。”《“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出发后,军乐洋洋,国旗飘颭。”
《漢語大詞典》:采斿
彩色的旗饰。借指为旗帜。斿,同“ 旒 ”。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彫云丽琁盖,祥飇被采斿。” 南朝 陈 徐陵 《山池应令》诗:“画舸图仙兽,飞艎掛采斿。”
分類:彩色旗帜
《漢語大詞典》:宝纛(寶纛)
皇帝出行乘舆上所建的旗帜。 明 梁潜 《三月十七日送驾出德胜门》诗:“王气浮天随宝纛,虹光拂地护龙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议王琦事:“三千营总兵都督 张軏 、 杨俊 为都指挥 王琦 奏龙旗宝纛事。”
《漢語大詞典》:电旗(電旂)
舒卷的旗帜。 宋 蒋捷 《女冠子·竞渡》词:“电旂飞舞,双双还又争渡。”参见“ 电斾 ”。
分類:舒卷旗帜
《漢語大詞典》:电旆(電斾)
舒卷如闪电之光的旗帜。 晋 陆云 《南征赋》:“伐隐天之雷鼓,振凌霄之电斾。”
《國語辭典》:幡帜(幡幟)  拼音:fān zhì
古时悬挂在军营外的长形旗帜。《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去临洮十馀里为大营,多树幡帜,扬言大兵旦当进。」
分類:旗帜曹操
《漢語大詞典》:彤幢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彤幢絳旃紫纛旛,炎官热属朱冠褌。”
《漢語大詞典》:虞旗
虞人在汇集所获猎物时用的旗帜。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郑玄 注:“植犹树也。田上树旗令获者皆致其禽而校其耳以知获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