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旁 → 傍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74,分3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傍人
道旁
旁人
旁观
旁午
旁午
路旁
旁求
傍晚
旁有
旁通
旁郡
傍观
旁搜
旁无
《国语辞典》:傍人  拼音:páng rén
非当事人。《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总之,这件事,我也是个傍人,你也是个傍人。」
分类:当事人
《韵府拾遗 阳韵》:道旁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父老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光武驰赴之
分类:道旁
《國語辭典》:旁人  拼音:páng rén
局外人,没有关系而不相干的人。《乐府诗集。卷五八。琴曲歌辞二。南朝宋。鲍照。别鹤操诗》:「心自有所怀,旁人那得知。」《红楼梦》第七二回:「因想这事非常,若说出来,奸盗相连,关系人命,还保不住带累了旁人。」
《國語辭典》:旁观(旁觀)  拼音:páng guān
在旁观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于是父子相持而哭,旁观之人无不堕泪。」《老残游记二篇》第八回:「今日到了这个光景,不要说受苦的人,就是我们旁观的都受不得。」
《國語辭典》:旁午  拼音:bàng wǔ
1.纵横交错。《汉书。卷六八。霍光金日磾传。霍光》:「使者旁午。」唐。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
2.比喻事物繁杂。如:「军事旁午」。《聊斋志异。卷一○。何仙》:「我适至提学署中,见文宗公事旁午,所焦虑者殊不在文也。」
3.四面八方。《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尔朱荣不臣之迹,暴于旁午,谋魏社稷,愚智同见。」宋。刘克庄 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
《漢語大詞典》:旁午
(1).亦作“ 旁迕 ”。交错;纷繁。 汉 王褒 《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汉书·霍光传:“受璽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詔诸官署徵发。” 颜师古 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旁午纷紜,殊无寧月。”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本军政府当军事旁午之际,势不能并谋兼顾,为吾乡僻同胞尽完全保护之责。”
(2).四面八方;到处。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尔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宋 刘克庄 《运粮行》:“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 钱锺书 注:“旁午,四面八方。”明史·刑法志三:“自京师至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
《漢語大詞典》:路旁
指位于公路两旁
花坛的围边;小道、大路或铁路线边缘一条有植物的狭长地带。例如: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过路面的应有高度。
《國語辭典》:旁求  拼音:páng qiú
向各方徵求。汉。孔安国〈书经序〉:「开设学校,旁求儒雅。」《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國語辭典》:傍晚  拼音:bāng wǎn
黄昏时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看看天色傍晚,背后喊声起处,吕布骤提戟赶来。」《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傍晚就送他们姐儿俩来,我们这儿不派人去叫了。」也作「傍黑儿」。
《骈字类编》:旁有
水经注九渡水北径仙人楼下旁有石形极方峭世名之为仙楼
分类:旁有
《國語辭典》:旁通  拼音:páng tōng
曲尽其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漢語大詞典》:旁郡
(1).附近的州郡。汉书·黥布传:“﹝ 淮南王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新唐书·窦建德传:“踰 太行 ,入 上党 ,传檄旁郡。”
(2).别的州郡。 宋 张耒 《寓陈杂诗》之二:“故人在旁郡,书信不能屡。”
分類:附近州郡
《國語辭典》:傍观(傍觀)  拼音:páng guān
置身事物之外,冷静观察。《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漢語大詞典》:旁搜(旁蒐)
亦作“ 旁蒐 ”。广泛搜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罗万卷,旁蒐广擷,集厥大成。” 清 赵翼 《李雨村续寄诗话戏题于后》诗之二:“真个将军不好武,尽将风雅入旁搜。”参见“ 旁搜远绍 ”。
分類:广泛搜求
《漢語大詞典》:旁搜远绍(旁搜遠紹,旁蒐遠紹)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唐 韩愈 《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清 魏源 书古微序:“坠绪茫茫,旁搜远绍,其得於经者凡四大端。”亦作“ 旁蒐远绍 ”。 王国维 《〈玉谿生年谱〉序》:“君独旁蒐远绍,博采 唐 人文集、説部及金石文字,以正 刘 宋 二书之失。”
分類:广泛搜集
《骈字类编》:旁无(旁无)
刘克庄 感昔诗 旁无公议扶种李,中有流言沮范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