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滂施
谓广泛布施恩泽。《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岂意高明不弃,抚念过深,加沛泽以滂施,回餘光以返照。”
《漢語大詞典》:甄被
谓广施恩泽。陈书·世祖纪:“今气祲廊清,宜有甄被。可蠲復丁身。夫妻三年,於役不幸者,復其妻子。”
《國語辭典》:馀闰(餘閏)  拼音:yú rùn
额外的赐予或恩泽。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爷爷,你厮馀闰,厮哀怜,我这老妇人咒愿。」
《漢語大詞典》:德况(德況)
犹德赐。谓施恩德。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使无德况之人与皇天鬭,而欲久立,自古以来,未之尝有也。” 汪继培 笺:“尔雅·释詁云:‘貺,赐也。’况,与貺同。”
分類:施恩恩德
《國語辭典》:云行雨施(雲行雨施)  拼音:yún xíng yǔ shī
比喻广施恩泽。《易经。乾卦。九二》:「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
《漢語大詞典》:完浃(完浹)
犹言普施恩泽。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张咏 所临之郡,无不完浹前后,民爱之如父母。”
《漢語大詞典》:推施
施恩惠于他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邑有 戚三郎 ,与妇 王 篤伉儷,夫妇皆好推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屡承让德,实所不忍,薄留二鋌,以见推施之义。”
《漢語大詞典》:以德追祸(以德追禍)
谓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陈奇猷 集释:“德,谓庆赏。《二柄篇》:‘庆赏之谓德。’此文谓屡以庆赏而追求祸害也…… 韩非 以为无功而赏赐,适足以令人倖赏,甚者至於亡国。”
《国语辞典》:明德慎罚(明德慎罚)  拼音:míng dé shèn fá
多施恩德于天下,谨慎使用刑罚。《书经。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国语辞典》:漂母进饭(漂母进饭)  拼音:piǎo mǔ jìn fàn
施恩惠不望回报。参见「漂母进食」条。
《国语辞典》:哑妇倾杯反受殃(哑妇倾杯反受殃)  拼音:yǎ fù qīng bēi fǎn shòu yāng
比喻施恩却遭仇报。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二折:「正是那耕牛为主遭鞭杖,哑妇倾杯反受殃,灾祸临身自天降。」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将功劳簿都做了招伏状,恰便似哑妇倾杯反受殃。」
《漢語大詞典》:阜施
谓多施恩惠。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二十四年,摄 廉州 知府,简法阜施,一如 嘉应 。”
分類:施恩恩惠
《國語辭典》:博施济众(博施濟眾)  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广施德惠,救助众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宋。邢炳。疏:「君能博施济众,何止事于仁?谓不啻于仁,必也为圣人乎!」《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虽在征伐之间,每存仁爱之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下主。」
《国语辞典》:施不望报(施不望报)  拼音:shī bù wàng bào
施恩惠于人,而不期望报答。《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然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折节为恭,留意于宾客,轻财尚义,施不望报。」
《國語辭典》:毛宝放龟(毛寶放龜)  拼音:máo bǎo fàng guī
传说晋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宝戍守邾城。有一军人,在武昌买得一白龟,渐长遂放生于江中。后邾城失守,渡江者皆溺水。养龟者披铠持刀,自投于水中,觉身坠一石上,视之,乃是先前放生的白龟正驮己上岸。见《晋书。卷八一。毛宝传》。后比喻施恩获报。明。马中锡《中山狼传》:「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
分類:施恩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