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5,分2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方城
方寸
方干
方广
方红
方回
方明
方叔
方朔诙谐
方朔去(又作:迎方朔)
方朔谐
方瞳(又作:方瞳仙翁 ...)
方瞳人
方相
孔方兄(又作:孔方君 方兄)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师之。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晋·杜预传:「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南,以言竟土之远。汉水出武都至江夏南入江言其险固以当城池。」
《水经注》卷三十一〈潕水〉~2632~
潕水东北径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出黄城山,东北径方城。《地理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及于东,通为方城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圣贤冢墓记》曰:南阳叶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尸子曰: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徐庶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4~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简释

方寸:喻心。唐白居易《秋居书怀》:“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例句

字字烂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齿,只在劳生方寸里。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

方寸终朝似火然,为求白日上青天。 刘得仁 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是非斗方寸,荤血昏精魄。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翛然方寸地,何事更悲蓬。 喻凫 游暧泉精舍

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寒山 诗三百三首

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 白居易 病中五绝句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白居易 秋居书怀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 赠元稹

而于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皮日休 三羞诗三首

落日长安道,方寸无人知。 卢仝 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

典故
方干

相关人物
方干


《唐诗纪事》卷六十三〈方干〉
吴融赠干诗曰:「把笔尽为诗,何人敌夫子?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孙邰《玄英先生传》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飞。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使谒钱塘首姚公合,公视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先生一举不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镜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七〈赠方干处士歌〉
把笔尽为诗,何人敌夫子。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不识朝,不识市。旷逍遥,閒徙倚。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衣裳白云,坐卧流水。霜落风高忽相忆,惠然见过留一夕。一夕听吟十数篇,水榭林萝为岑寂。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随所适,无处觅。云半片,鹤一只。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碑文下墓志·碑文下·头陀寺碑文〉~2532~
正法既没,象教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于是马鸣幽赞,龙树虚求,并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师;九十六种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然后遗文间出,列刹相望,澄什结辙于山西,林远肩随乎江左矣。唐·李善注:「《华严经》题云《大方广华严经》。孔安国尚书传曰:被,及也。《周易》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唐·吕延济注:「方广,佛号也。」
典故

《荔枝谱》
方家红,可径二吋,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为大理寺丞。
《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八〈莆田荔枝〉~706~
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虽以其核种之,终与其本不相类。宋香之后无宋香,所存者孙枝尔。陈紫之后无陈紫,过墙则为小陈紫矣。笔谈谓焦核荔子,土人能为之,取本木,去其大根,火燔令焦,复植于土,以石压之,令勿生旁根,其核自小。里人谓不然,此果形状,变态百出,不可以理求,或似龙牙,或类凤爪,钗头红之可簪,绿珠子之旁缀,是岂人力所能加哉?初,方氏有树,结实数千颗,欲重其名,以二百颗送蔡忠惠公,绐以常岁所产止此。公为目之曰「方家红」,著之于谱,印證其妄。自后华实虽极繁茂,逮至成熟,所存者未尝越二百,遂成语谶。此段已载遁斋閒览中,郡士黄处权复志其详如此。
典故
相关人物
郗愔


《晋书》卷六十七《郗鉴传》附《郗愔传》
愔字方回。少不交竞,弱冠,除散骑侍郎,不拜。性至孝,居父母忧,殆将灭性。服阕,袭爵南昌公,徵拜中书侍郎。骠骑何充辅政,征北将军褚裒镇京口,皆以愔为长史。再迁黄门侍郎。时吴郡守阕,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

例句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典故
相关人物
方明


《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830~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例句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之二〈小雅·南有嘉鱼之什·采芑〉~362~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方叔莅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莅止,其车三千,旗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莅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汉·毛亨传:「方叔,卿士也。元,大也。五官之长出于诸侯,曰天子之老。」汉·郑玄笺:「犹,谋也。」
典故
方朔诙谐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63~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彊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73~
赞曰: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而扬雄亦以为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非夷齐而是柳下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故详录焉。
典故
方朔去
 
迎方朔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刘辙(汉武帝)
 
东方朔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22~
帝既见王母及上元夫人,乃信天下真有神仙之事。其后,帝以王母所授《五贞图》、《灵光经》及上元夫人所授《六甲灵飞十二事》自撰集为一卷,及诸经图,皆奉以黄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为轴,紫锦为囊,安著柏梁台上。数自斋洁朝拜,烧香洒扫,然后乃执省焉。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畅,高韵自许,为神真见降,必当度世。恃此不修至德,更兴起台馆,劳弊万民,坑将杀服,远征夷狄,路盈怒叹,流血膏城,每事不从。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烧柏梁台,《真形图》灵飞经录十二事《灵光经》,及自撰所受,凡十四卷,并函并失。王母当知武帝不能从训,故火灾尔。其后,东方朔一旦乘龙飞去。同朝之人见从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雾覆之,不知所适。

例句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李商隐 汉宫

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开时共稚川。 沈传师 赠毛仙翁

典故
方朔谐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赞曰:……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
《新校本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

例句

子云窥未遍,方朔谐太枉。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典故 
方瞳仙翁
 
方瞳叟
 
方瞳正碧
 
方瞳绿发
 
方瞳翁
 
瞳子方
 
双瞳方


《搜神记》卷一~
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
《抱朴子》卷二十〈内篇·袪惑〉~322~
仙经云:仙人目瞳皆方。洛中见之白仲理者,为余说其瞳正方,如此果是异人也。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三〈道部五·地仙〉
又曰李根,字子侧,许昌人也。昔往寿春吴太文家,弟子知根有道术,穷窃视其器见素书一卷,自记学道服药时日。又太文说根目瞳子方,根乃地仙耳。
典故
方瞳人

相关人物
老子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
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9~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曾梦佛授其菩提记云,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简文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以葛巾进见,与谈论数日而去,简文甚敬异之。天监中,献丹于武帝。中大通初,又献二刀,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佳宝。

简释

方瞳人:喻神仙道士。唐陆龟蒙《人林屋洞》:“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例句

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李白 游泰山六首

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陆龟蒙 入林屋洞

典故

《周礼注疏》卷三十一〈夏官司马·方相氏〉~475~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东汉·郑玄注:「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

典故
使鬼兄
  
兄事钱
   
孔方君
  
无钱使鬼
 
钱不能神
 
钱可使鬼
  
鲁褒论
 
鲁褒钱

相关人物
鲁褒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鲁褒〉
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其略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秏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此论之,谓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雠非钱不解,令问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可使鬼。」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故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不异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行。盖疾时者共传其文。褒不仕,莫知其所终。

例句

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之二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杜牧 题桐叶

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韦庄 遣兴

《國語辭典》:方城  拼音:fāng chéng
1.春秋时楚北的长城,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北至邓县。
2.山名:(1)位于湖北省竹山县东南。(2)位于河南省叶县南。
《國語辭典》: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长宽各一寸的面积。
2.比喻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你是个慈悲方寸,望恕却少年心性,少年心性。」也作「方寸地」。
3.心绪、思绪。《魏书。卷七九。董绍传》:「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漢語大詞典》:方寸心
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
分類:胸中
《漢語大詞典》:方寸乱(方寸亂)
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漢語大詞典》:方广(方廣)
(1).面积;范围。《宣和遗事》后集:“又如此行十餘日,方至一小城,云是 西污州 ……其中方广不甚大,有屋数十间,皆頽弊。”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南海盘陀石》:“ 武当山 圣帝金殿,方广不踰二丈,虽容千人,亦復不窄。”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方广东被,教肄南移。” 吕延济 注:“方广,佛号也。” 隋 吉藏 胜鬘宝窟卷中:“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也……理正为方,言富为广。”
(3).指佛寺。 清 金人瑞 《敬生诵经宝林寺访之作》诗:“不然何今日,含泪访方广。”
《漢語大詞典》:方红(方紅)
即方家红。荔枝名。 宋 陆游 《荔枝绝句》之二:“怪底酒边光景别,方红江緑一时来。” 钱仲联 校注:“ 洪迈 《容斋随笔》: 莆田 荔枝,名种不一,有宋香、陈紫、江緑、方红。”参见“ 方家红 ”。
《漢語大詞典》:方家红(方家紅)
荔枝品种名。 宋 蔡襄 《荔枝谱》:“方家红,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岁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莆田荔枝:“初, 方氏 有树结实数千颗,欲重其名,以二百颗送 蔡中惠公 ,紿以常岁所产止此。公为目之曰‘方家红’,著之於谱,印证其妄。”
分類:荔枝品种
《漢語大詞典》:方回
(1).古仙人名。相传于 唐尧 时曾隐于 五柞山 , 尧 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 回 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终不可开。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方回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借指山野隐士。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因悉采汇为一编,亡论《云门》大吕,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遗。”
《國語辭典》:方明  拼音:fāng míng
四方神明的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骍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漢語大詞典》:方叔
周宣王 时贤臣。《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蛮荆 来威。” 郑玄 笺:“ 方叔 先与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蛮荆 ,皆使来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缉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漢語大詞典》:方瞳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与世隔絶,有黄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王琦 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宋 苏轼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鑠走山中。” 清 赵翼 《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巖电常晶荧。”
《國語辭典》:方相  拼音:fāng xiàng
古代逐疫驱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神像丑陋恐怖,出丧时常置于行列前开道。《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诏灵保,召方相。」《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远观是丧船上方相,近觑乃山门外金刚。」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丧行列前开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黄帝曾令嫫母为方相氏;嫫母貌极丑陋,似逐疫驱鬼之神,故有以嫫母为逐疫之神的传说。见宋。张君房《云签七笈。卷一○○。轩辕本纪》。
2.职官名。周置,掌驱疫逐鬼。
《漢語大詞典》:使鬼钱(使鬼錢)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 《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宋 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宋 王千秋 《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漢語大詞典》:孔兄
见“ 孔方兄 ”。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对钱的戏称。语本晋。鲁褒 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对钱的戏称。语本晋。鲁褒 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國語辭典》:孔方  拼音:kǒng fāng
钱的别名。因旧钱币中有方形的孔,故称为「孔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言食则糊口,道钱则孔方。」《文明小史》第四回:「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馀力。」也称为「孔方兄」。
《漢語大詞典》:方兄
“孔方兄”之省称。指钱。 宋 杨万里 《食鹧鸪》诗:“方兄百辈买一隻,可惜羽衣锦狼藉。” 清 遁庐 《童子军·贿谳》:“万种奇寃万种愁,但得钱神事事休。方兄强似 孔 家 丘 。”参见“ 孔方兄 ”。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对钱的戏称。语本晋。鲁褒 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闪闪响当当的无价之宝,满身通麻了。」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漢語大詞典》:钱神(錢神)
(1).谓金钱之力,如同神物。 晋 元康 之后,纲纪大坏。 鲁褒 著《钱神论》一文,刺世风之贪鄙。见《晋书·隐逸传·鲁褒》。 唐 白居易 《江南谪居十韵》:“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后常贬称万能的金钱。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尀奈顽民簸弄钱神。”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
(2).铜钱表面常附着铜绿,因喻指绿色。 唐 黄滔 《锺陵故人》诗:“荆榛翠是钱神染, 河 岳 期须国士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