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作谋。方峻曾孙。徽宗大观中由崇德尉召除删定官。累迁修书局,出提举广东常平。宣和初贬知琼州,改潮州。高宗建炎中告归。居官清廉,所至民乐其政。性喜藏书,凡民间有奇书,必捐金帛以求,于家作万卷楼储之。
全宋文·卷三○五四
方略,字作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峻曾孙。大观中由崇德尉召除删定官,累迁脩书局。出提举广东常平。宣和初贬知琼州,改潮州。靖康中为广西运判,建炎中告归。性喜藏书,号万卷楼。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四,《莆阳文献传》卷一四,《莆阳比事》卷三、六,《宋史翼》卷二一《方翥传》。
方略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定元年(1260)任徽州知州。
《漢語大詞典》:治方
治理国家的方略。《荀子·成相》:“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梁书·武帝纪中:“朕以寡薄,昧于治方。”
《漢語大詞典》:方计(方計)
方略,计策。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傕 復请 詡 为宣义将军” 裴松之 注引《献帝纪》:“ 羌 胡 数来闚省门,曰:‘天子在中邪? 李将军 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 詡 为之方计。”晋书·四夷传·夫馀国:“若其遗类足以復国者,当为方计,使得存立。”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端 悽然起坐,便求方计。”
分類:方略计策
《漢語大詞典》:知术(知術)
才智方略。战国策·魏策一:“而羣臣之知术也,如是其同耶?” 宋 王安石 《谢知制诰启》:“文章足以润色,知术足以讨论。”
分類:才智方略
《漢語大詞典》:规方(規方)
规划方略。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臣既闇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
分類:规划方略
《漢語大詞典》:风略(風略)
风纪与方略。宋书·何承天传:“良守疆其土田,驍帅振其风略。”宋书·索虏传:“﹝ 刘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
分類:风纪方略
《漢語大詞典》:王术(王術)
王者治理天下的方略。吕氏春秋·谕大:“ 薄 疑説 卫嗣君 以王术。”《汉书·枚乘传》:“ 汤 武 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絶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 周公 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漢語大詞典》:治略
施政的方略。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王昶 ﹞陈治略五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
分類:施政方略
《漢語大詞典》:宣犹(宣猶)
亦作“ 宣猷 ”。
(1).明达而顺乎事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之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马瑞辰 通释:“《韩诗》《淇奥》诗曰:宣,显也。显即明也。犹、猷、繇,古通用……广雅·释詁又曰:猷,顺也。秉心宣犹,言其持心明且顺耳。”晋书·武帝纪:“昔朕皇祖 宣王 ,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啟洪基。伯考 景王 ,履道宣猷,缉熙诸夏。” 宋 曾巩 《节度加宣徽制》:“夫德茂者,其赏异;功隆者,其报殊。是畴其底绩之勤,锡以宣猷之号。”一说,宣犹即遍谋,普遍征求意见。诗·大雅·桑柔 郑玄 笺:“宣,徧;犹,谋……乃执正心,举事徧谋於众。”
(2).施展谋划与方略。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运思於陶冶之间,宣猷於鱼水之际。”《三元里人民抗英史料·粤省将军参赞报两江总督裕札》:“欣悉二兄大人荣膺简命,总制 两江 ,想见圣主之善任知人,正符鸿才之宣猷布化,臺垣翘企,抃贺莫名。”
《國語辭典》:纪略(紀略)  拼音:jì lüè
简单的叙述介绍。《儒林外史》第四○回:「中间三副图:第一副是『椅儿山破敌』,第二副是『青枫取城』,第三副是『春郊劝农』,每幅下面都有逐细的纪略。」
《漢語大詞典》:坐运筹策(坐運籌策)
谓坐在军帐内策划军事方略。汉书·项籍传:“夫击轻鋭,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夫被坚执鋭, 义 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 义 。”
《漢語大詞典》:方略策
科举考试中应试的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考课令》:“凡秀才试方略策二条,文理俱高者为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