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方整
(1).形容人品性方正,举止端庄。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评:“ 蒋琬 方整有威重。”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其体望高亮,风格方整,接见之者皆肃然。”新唐书·韦陟传:“﹝ 韦陟 ﹞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
(2).指形式方正整齐。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园篱:“凡作园篱法,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南一石,廉隅方整,为 毛 女拜斗石。” 王统照 《号声》:“西边一带树了灰绿颜色栅门的住家房舍,什么式的都有,方整的,玲珑的。”
《國語辭典》:方格  拼音:fāng gé
1.正方格子。如:「我们在地上画了方格,准备用来玩跳房子的游戏。」
2.品格方正。《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傅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
《國語辭典》:方幅  拼音:fāng fú
1.规矩法度。《北史。卷七六。樊子盖传》:「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
2.公然。《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全自为其所。」
《漢語大詞典》:头方(頭方)
脑袋方正。比喻鲠直,不随和。 唐 罗隐 《堠子》诗:“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今人谓拙直者名方头。 陆鲁望 作《有怀诗》云:‘头方不会王门事,尘土空緇白苧头。’亦有此出处矣。”
《漢語大詞典》:破觚
(1).削去棱角。喻除繁杂而从简易。 宋 晁补之 《呈鲁直》诗:“文章破觚赖圣世,笔墨未逃蹊径间。”
(2).喻改方正为圆通。 明 袁宏道 《莱阳张廷尉赞》:“当 新郑 、 江陵 用事时,两公为政尚综覈,称近时贤相,而未免以其贵骄抑天下士。士之挟局干、饶才諝者,多破觚以就功名。”
《漢語大詞典》:贞夫(貞夫)
(1).志节坚定、操守方正的人。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鲁二儒》诗:“介介若人,特为贞夫。” 元 耶律楚材 《和裴子法韵》:“君子道消小人用,贞夫远弃利名酒。” 清 阎尔梅 《上史阁书》:“今天下夷寇交訌,陵畿沦没,正志士抚膺,贞夫抱慟之秋。”
(2).指妻死不再娶的男子。魏书·列女传·刁思遵妻鲁氏:“贞夫节妇,古今同尚,可令本司依式标牓。”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如 小娥 ,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这事(男子乳育婴孩)一定要孝子才办得到,贞夫是不许做的。”
《漢語大詞典》:方拙
(1).刚直而不知变通。 唐 孟郊 《灞上轻薄行》:“自嘆方拙身,忽随轻薄伦。”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语忌诫:“ 仁遇 行伍出身,语多方拙。”
(2).指方正朴拙,聪明不外露。 宋 陈傅良 《送德远弟赴省》诗:“方拙有家学,丰腴与众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姚合:“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
《漢語大詞典》:廉贞(廉貞)
(1).方正忠贞。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
(2).廉洁坚贞。《楚辞·卜居》:“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明 沈榜 《宛署杂记·人物》:“﹝ 平恒 ﹞徵为中书博士,出为 幽州 别驾,廉贞寡慾,衣食尝不足。”
《漢語大詞典》:方介
方正耿直。新唐书·崔琯传:“ 琯 行方介,有器藴。”明史·吴宁传:“ 寧 方介有识鉴。”
分類:方正耿直
《漢語大詞典》:端介
方正耿介。 唐 元稹 《徐智岌右监门卫将军诰》:“端介而不失人心,谦和而能宣朕命。”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陶穀使江南:“ 陶秀实 非端介者,其守可隳,当使诸君一笑。”
分類:方正耿介
《漢語大詞典》:贞介(貞介)
(1).方正耿介。谓特立独行,不依附权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窃见 冀州 刺史 朱穆 、 乌桓 校尉 李膺 ,皆履正清修,贞介絶俗。” 宋 陆游 《南唐书·游简言传》:“贞介独不附权要, 元宗 颇重其为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乃谓生曰:‘君贞介士,愚兄弟不能早知君,有愧裙釵多矣。’” 季新 《〈红楼梦〉新评》:“盖知其爱必不得遂,然既不强求,又不能强遣,惟如此而后不欺其志,斯亦贞介者之所为也。”
(2).指方正耿介之士。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名陷饕餮,贞介所羞。”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 希祥 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漢語大詞典》:方雅
(1).雅正。晋书·蔡谟传:“ 謨 性方雅。丞相 王导 作女伎,施设牀席。 謨 先在坐,不悦而去。”南史·何点传:“ 点 明目秀眉,容貌方雅。”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新唐书·孔纬传:“ 纬 方雅,疾恶若讎,中外闻风,未绳輒肃。”
(2).谓诗文旨意方正风雅。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崔拾遗:“ 崔拾遗 文彩炳然,意思方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谓词学自 宋 迄 元 ,乃至 云閒 等辈,清妍婉润,未坠方雅之遗。”
(3).指方正风雅的诗文家。 清 谭献 《唐诗录序》:“折衷诗教,匪用爱憎,庶閎达方雅,与为商榷云尔。”
(4).指门第高雅。晋书·列女传·周顗母李氏:“ 顗 等既长, 络秀 谓之曰:‘我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不与我家为亲亲者,吾亦何惜餘年!’ 顗 等从命。由此 李氏 遂得为方雅之族。”
《漢語大詞典》:廉方
有棱角而方正。 晋 傅咸 《纸赋》:“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分類:棱角方正
《國語辭典》:节角(節角)  拼音:jié jiǎo
文字刻纹的棱角。唐。韩愈〈石鼓歌〉:「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漢語大詞典》:方洁(方潔)
亦作“ 方絜 ”。
(1).方正廉洁。后汉书·王丹传:“ 丹 资性方絜,疾恶彊豪。”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今宰制之臣十餘,皆文学适用,操履方洁。”
(2).谓与其洁白相比配。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