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力偶  拼音:lì ǒu
物理学上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二平行力,作用于一物体的二点,则不能合为一力,而仅能使物体回转,此二力称为「力偶」。
《國語辭典》:骈赋(駢賦)  拼音:pián fù
一种赋体。盛行于六朝,其特色是字句雕琢,行文骈俪。也称为「俳赋」、「排赋」。
分類:骈文方向
《漢語大詞典》:偶力
作用于同一物体,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叫偶力。偶力只能使物体旋转,而不能使之移动。 朱自清 《笑的历史·别》:“在他俩眼里,包围着他们的,都是偶力底漩涡……漩涡呢,自然是不安和欢乐底交流了。” 郭沫若 《羽书集·巩固反侵略的战线》:“就这样, 日本 帝国主义就由于它内部的矛盾对立的力量的偶力,拖着它向着崩溃的路上走。”
《國語辭典》:交流电(交流電)  拼音:jiāo liú diàn
一种电流的形式,其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
《國語辭典》:开倒车(開倒車)  拼音:kāi dào chē
比喻措施或言行违反时代潮流。如:「在民主时代鼓吹独裁是开倒车的作法。」
《國語辭典》:原点(原點)  拼音:yuán diǎn
解析几何学上,坐标系的中心,即所有坐标轴的交点。
《漢語大詞典》:易辙改弦(易轍改絃)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絃,以其材力聪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於西人也哉?”参见“ 改弦易辙 ”。
《國語辭典》:改弦易辙(改弦易轍)  拼音:gǎi xián yì chè
改换乐弦,更改车行道路。比喻改变制度、做法或态度。《封神演义》第八回:「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
《國語辭典》:转折点(轉折點)  拼音:zhuǎn zhé diǎn
转变的关键。如:「这件事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漢語大詞典》:匀速直线运动
简称“匀速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即加速度等于零的运动。
《國語辭典》:晕头转向(暈頭轉向)  拼音:yūn tóu zhuàn xiàng
神志昏眩的样子。如:「他近来忙得晕头转向。」也作「晕头巴脑」。
《国语辞典》:直流电(直流电)  拼音:zhí liú diàn
沿著单一方向传导的电流。相对于交流电而言,其电流流向不会变动。
《国语辞典》:直升机(直升机)  拼音:zhí shēng jī
一种螺旋桨装在机身上端作水平方向旋转,能垂直升降起落飞行的飞机。
《漢語大詞典》:纬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漢語大詞典》:突击队(突擊隊)
(1).进攻战斗时,在主要方向上担任突击任务的部队。一般以精锐部队组成。亦指防御时担任反击的部队。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一幕:“上级命令你营:一、要死守渡口;二、要组织突击队摧毁敌人的重炮阵地!”
(2).在生产或工作中起先锋作用,能完成某一突击任务的精悍力量。 西戎 《女婿》:“腊月二十三晚上,社里召开动员大会, 锁柱 报名参加了‘青年突击队’,准备去离村五十里地的 鸭子滩 修水库。”
《國語辭典》:太岁头上动土(太歲頭上動土)  拼音: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古时以太岁所在的方位为凶方,不宜动土兴建。故用以比喻触犯有权势或凶恶的人。《水浒传》第三二回:「你这鸟头陀要和我厮打,正是来太岁头上动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那里面的大和尚手面极阔,很认得些京里的王爷贝子爷,就是在济南城里,也就横行得极,没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
《國語辭典》:太岁(太歲)  拼音:tài suì
1.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所假定的岁星。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分别予以命名,而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但岁星的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真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