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折首
(1).斩首。《易·离》:“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孔颖达 疏:“断罪人之首。”《宋书·袁豹传》:“ 桓谦 折首, 譙福 鸟逝。”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奋少击多,排山压卵,魁渠折首,支党束身。”
(2).犹俯首。喻折服或投降。 唐 韩翃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诗:“ 渤海 名王曾折首, 汉 家诸将尽倾心。”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从此便不能不折首请降,一转而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爪牙了。”
(2).犹俯首。喻折服或投降。 唐 韩翃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诗:“ 渤海 名王曾折首, 汉 家诸将尽倾心。”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从此便不能不折首请降,一转而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爪牙了。”
《國語辭典》:一刀两段(一刀兩段) 拼音:yī dāo liǎng duàn
1.一刀切成两段。意指将人杀死。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到来日一刀两段,横尸在市廛。」《东欧女豪杰》第四回:「到了那个时候,趁著势头,先把禁子一刀两段,然后打开监门,便带了苏姑娘出来。」也作「一刀两断」。
2.比喻断绝关系。《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今日无故又来,必不怀好意!吾不看旧日之情,一刀两段!」《孽海花》第三○回:「不要三儿有了别的花样罢?要是这样,还是趁早和他一刀两段的好,省得牵肠挂肚不爽快。」也作「一刀两断」。
3.形容行事乾脆爽快的作法。《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是一刀两段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也作「一刀两断」。
2.比喻断绝关系。《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今日无故又来,必不怀好意!吾不看旧日之情,一刀两段!」《孽海花》第三○回:「不要三儿有了别的花样罢?要是这样,还是趁早和他一刀两段的好,省得牵肠挂肚不爽快。」也作「一刀两断」。
3.形容行事乾脆爽快的作法。《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是一刀两段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也作「一刀两断」。
分類:斩首
《國語辭典》:一刀两断(一刀兩斷) 拼音:yī dāo liǎng duàn
1.一刀斩成两断。《西游记》第九回:「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也作「一刀两段」。
2.比喻断绝关系。《朱子语类。卷四四。论语。宪问篇》:「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穷鬼自知无力,必然情愿退亲。我就要了他休书,却不一刀两断?」也作「一刀两段」。
3.形容行事乾脆爽快。《歧路灯》第七一回:「一个男人家,心里想做事,便一刀两断做出来。」《野叟曝言》第一四回:「有谋赞道:『文先生真是快人,贱性也是一刀两断的。』」也作「一刀两段」。
2.比喻断绝关系。《朱子语类。卷四四。论语。宪问篇》:「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穷鬼自知无力,必然情愿退亲。我就要了他休书,却不一刀两断?」也作「一刀两段」。
3.形容行事乾脆爽快。《歧路灯》第七一回:「一个男人家,心里想做事,便一刀两断做出来。」《野叟曝言》第一四回:「有谋赞道:『文先生真是快人,贱性也是一刀两断的。』」也作「一刀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