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漢語大詞典》:点叶(點葉)
(1).叶上出现斑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2).中国画中画叶的技法。有介字点、个字点、菊花点、梅花点等,均象其形。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画诀:“ 北苑 画杂树,止只露根,而以点叶高下肥瘦,取其成形。”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上:“点叶尤须手熟。有匀整处,有洒落处。用笔时,在收放得宜。”
《漢語大詞典》:点璧
白璧的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明 徐渭 《缇芝赋》:“恐盛德之点璧,惟傴步以循墻。”
《漢語大詞典》:玼瑕
玉的斑点。引申为缺点,毛病。陈书·傅縡传:“必须掎摭同异,发擿玼瑕。”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虽特达之自有,岂玼瑕之则无。”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老生闚其文,色若寒灰死。阁笔不能下,敢有玼瑕指。”
《漢語大詞典》:微玷
玉上有微小斑点或残缺。亦喻微小的过失或缺点。辽史·仪卫志三:“ 王莽 篡 汉 , 平皇后 投璽殿阶,螭角微玷。” 唐 武翊黄 《瑕瑜不相掩》诗:“贞姿偏特达,微玷遇磨礱。”
《漢語大詞典》:痕瑕
瘢痕,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朱子语类卷七八:“先儒将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説以为 文 王称王,不知有何据?曰:自 太史公 以来皆如此説了,但 欧公 力以为非, 东坡 亦有一説。但説‘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有这一箇痕瑕。” 清 方苞 《读〈尚书〉又记》:“ 朱子 谓史记之妄, 欧阳氏 所辨明矣,惟九年大统未集,实为痕瑕。”
《漢語大詞典》:隐记(隱記)
暗记。人身上的青黑斑点。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世尊,我 卢至 有隐记,在左肋下七黑子。”
《漢語大詞典》:斑杖
(1).藕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 扬州 人谓蒻为斑杖,不知食之。”蒻,藕鞭。
(2).虎杖的别名,茎上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虎杖:“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时珍 曰:‘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3).斑竹所制的手杖。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徐步携斑杖,看山仰白头。” 仇兆鳌 注:“斑杖,斑竹杖也。” 宋 道潜 《夏日龙井书事》诗之三:“斑杖芒鞵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山步若邀斑杖健, 北湖 长望惜莓苔。”
《漢語大詞典》:瑕璺
斑点和裂纹。 宋 洪适 歙砚说:“ 洞灵巖 ……石产於巖之左右,无定所,色拟 端溪 ,麄而燥,復多瑕璺。” 清 唐孙华 《石鼓歌》:“甈罅瑕璺岁月久,坌塺泞涅 陈仓 沟。”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序》:“旧志存者,朗若编贝,显示瑕璺。”
分類:斑点裂纹
《国语辞典》:黑斑  拼音:hēi bān
黑色的斑点。如:「长时间在烈日底下曝晒,脸上容易长出黑斑。」
《漢語大詞典》:黑痣
皮肤的黑色或棕色斑点或乳头状突起,由黑色素细胞聚集而成。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黑痣候》:“面及体生黑点为黑痣,亦云黑子。”《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説那神道有二尺长鬚,左额角有一块黑痣。” 李乔 《欢笑的金沙江》三:“耳朵根脚有一颗黑痣。”
《國語辭典》:斑疹  拼音:bān zhěn
症状名,皮肤上有发红或紫的斑痕。
《国语辞典》:斑蝶  拼音:bān dié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蝶目。翅上布满彩色斑点,为飞得最远,生命力也最强的蝴蝶。多群集过冬。大致可分为桦斑蝶、紫斑蝶、淡青斑蝶、胡麻斑蝶四大类。
《國語辭典》:白斑  拼音:bái bān
病名。一种原发性后天局部色素脱失的皮肤病。由于人体内生长黑色素作用受阻,而呈现于皮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大小不等,呈乳白色,周围色素较深。无痒痛感,发展多缓慢,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
《漢語大詞典》:白无瑕
瑕:玉表面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例如:虽以小姐白璧无瑕,何畏乎青蝇,然青蝇日集亦可憎恨耳。——《好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