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观文(觀文)
(1).观赏文采。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暮言志应制》:“凝宸閲栖亩,观文佇少微。”
(2). 宋 代观文殿学士的简称。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丁文简公 度 罢参知政事,为 紫宸殿 学士,即 文明殿 学士也。 文明 本有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又有学士,为诸学士之首。后以‘文明’者, 真宗 謚号也,遂更曰 紫宸 。近世学士,皆以殿名为官称,如 端明 、 资政 是也。 丁 即受命,遂称曰 丁紫宸 。议者又谓 紫宸 之号非人臣之所宜称,遽更曰 观文 。”
《國語辭典》:龙章(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1.龙的形状。南朝宋。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
2.画有龙形的天子服饰。《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唐。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國語辭典》:彫弓  拼音:diāo gōng
刻有花纹的弓。宋。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漢語大詞典》:华轩(華軒)
(1).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 吕向 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2).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金 张 服貂冕, 许 史 乘华轩。” 宋 叶适 《送陈寿老》诗:“老穷望絶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 清 金人瑞 《从韦二明府实处觅绵竹三数丛》诗:“华轩得省幸早寄,莫悮明年春笋生。”
《漢語大詞典》:昭文
显扬文采。语出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唐 张何 《授衣赋》:“是以带裳表俭,黻冕昭文。”
分類:显扬文采
《國語辭典》:有章  拼音:yǒu zhāng
1.具有文采或条理。《文选。张衡。南都赋》:「容止可则,出言有章。」《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斑閒赋白,疏密有章。」
2.有所章显。《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國語辭典》:蔚然  拼音:wèi rán
茂盛的样子。唐。柳宗元 袁家渴记:「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漢語大詞典》:弥文(彌文)
(1).弥加文饰。多指礼制。汉书·扬雄传上:“或称 戏 农 ,岂或帝王之弥文哉?” 颜师古 注:“言俭质者皆举 伏戏 、 神农 为之首,是则岂为后代帝王弥加文饰乎?”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昇封赠三代制·嫡母》:“先王制礼,及后世而弥文。顾所以顺理而即人情,古今一也。”
(2).指后人理想化了的古代礼制或繁复琐细的礼数。 明 杨慎 《封建》:“三朝之制殆为虚设,九伐之典亦是弥文,则封建非圣人意明矣。”
(3).谓夸饰之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凡浮屠之説,类涉夸大者,率中华之人演译之。最先《四十二章》,平实彰显;及心经等,总之谭理,何尝有一切弥文;《金刚》《圆觉》,不失渊眇。”
(4).谓富于文采。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臣等恭惟 神宗皇帝 天纵弥文,神授英略,词章渊妙,不学而能,筹策纵横,絶人远甚。”
《漢語大詞典》:不文
(1).不加修饰。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 邢昺 疏:“不文,不为文饰。”
(2).引申为无文采。 清 谭献 《〈金元诗录〉序》:“ 宋 诗弇陋,言之不文。” 章炳麟 《序〈革命军〉》:“﹝ 邹容 ﹞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无文耶?’”
(3).不崇尚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秦 世不文,颇有杂赋。”
(4).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不文幸获受知於公,虽契家子姓特容以宾礼见义,固不敢辞。” 清 邹容 《〈革命军〉自序》:“不文之生,居於 蜀 十有六年。”
《國語辭典》:词藻(詞藻)  拼音:cí zǎo
1.经过修饰的精美词语,常指引用的典故或诗文中现有的词语。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潘安仁之词藻,徒增哀怨。」《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些话是教养题目文章里的词藻,他竟拿著当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欢,把个官弄掉了!」也作「辞藻」。
2.书名。清朝彭孙遹撰,四卷。论唐宋以来诸家词,并拈取其名篇佳句,品其短长。
《国语辞典》:多文  拼音:duō wén
富有文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
《國語辭典》:报章(報章)  拼音:bào zhāng
1.酬答的书信或诗文。南朝齐。谢朓〈酬德赋〉:「方含毫而报章,迫纷埃之东鹜。」
2.报纸的通称。如:「报章杂志」。《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纪二》:「戊子,诏大索康有为、梁启超,毁所著书,阅其报章者并罪之。」
《漢語大詞典》:情文
(1).质与文。犹言内容与形式。荀子·礼论:“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 杨倞 注:“情,谓礼意,丧主哀,祭主敬之类;文,谓礼物、威仪也。”
(2).指精神和物质。 宋 岳飞 《辞例赐银绢札子》:“臣遭遇圣眷,至厚至深,既擢任於枢庭,又锡賚以多物,内外情文,靡所不尽。”
(3).谓情思与文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子荆 除妇服,作诗以示 王武子 。 王 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览之悽然,增伉儷之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有意处则情文兼至,姿态横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前年,蒙其在 西藏 军中通书问讯,见怀四诗,情文双美。”
(4).指倾注思想感情的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花月痕》第五回:“﹝ 韦痴珠 ﹞誊毕,想到这段情文,已极哀艳了!近来四六家,那有此副笔墨?”
《國語辭典》:贝锦(貝錦)  拼音:bèi jǐn
像贝壳一样的锦文。《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漢語大詞典》:文光
(1).错杂的波光。 唐 李贺 《竹》诗:“入水文光动,抽空緑影春。”
(2).绚烂的文采。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李翰林》曲:“五花马三春帝乡,千金裘万丈文光。”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 赤嵌 城高海色黄,乍销兵气变文光。”
(3). 西汉 文帝 和 东汉 光武帝 的合称。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鉴 武 穆 ,宪 文 光 。” 李周翰 注:“ 文帝 、 光武 为宪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