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简至
妙引
铭戒
铭款
低抑
翰迹
雷椎
看语
斗饤
凤策
论辞
铺丽
幽文
雕瑑
文谱
《漢語大詞典》:简至(簡至)
谓言语文辞简练而周到。世说新语·赏誉“ 王夷甫 自嘆我与 乐令 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乐广 善以约言厌人心,其所不知,默如也,太尉 王夷甫 、光禄大夫 裴叔则 能清言,常曰:与 乐君 言,觉其简至,吾等皆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上:“‘庭燎有煇’,乡晨之景,莫妙於此…… 唐 人《除夕诗》‘殿庭银烛上熏天’之句,写除夜之景,与此仿佛,而简至不逮远矣。”
《漢語大詞典》:妙引
(1).佳美的文辞。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之二:“ 周 朝贝叶,列妙引於 王褒 ; 梁 日 枳园 ,洒芳词於 沈约 。”
(2).美妙的乐曲。 宋 刘筠 《大酺赋》:“箜篌之妙引初毕,笳管之新声更扬。”
《漢語大詞典》:铭戒(銘戒)
在器物上刻写的警戒性文辞。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诗:“功庸留剑舄,铭戒在槃盂。”
《漢語大詞典》:铭款(銘款)
铭刻在器物上的文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无尽前身:“掘地数尺,得一大盘石,石面平莹无它铭款,独鐫‘天觉’二字。”
《漢語大詞典》:低抑
(1).谓文辞收敛含蓄,不露锋芒。 唐 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望秋》一章已惊絶,犹言低抑避谤谗。”
(2).指声音低沉而压抑。 郭沫若 《哀感》:“他的声音怎么那样的低抑,他的表情怎么那样的悲戚!” 吴组缃 《山洪》十四:“再爬了一大段路,新娘忽然低抑的惊叫起来。”
《漢語大詞典》:翰迹(翰跡)
亦作“翰蹟”。 犹笔迹。多指文辞、书牍。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承音览旨,有心翰跡。”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若夫翰迹韵略之广逼,属辞比义之妍媸,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辽邈。”《宋书·张茂度传》:“见汝翰迹,言不相伤,何其滔滔称人意邪?”
见“ 翰跡 ”。
《漢語大詞典》:雷椎
(1).雷轰,雷击。
(2).雷公打雷的工具。喻精警有力的文辞。 宋 苏轼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王十朋 集注:“ 雷州 大雷雨时,人有收得雷斧、雷椎,皆石也。” 施元之 注:“文选 张景阳 《七命》:‘ 丰隆 奋椎。’註:‘ 丰隆 ,雷公也。’”
《漢語大詞典》:看语(看語)
审断案子的文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看语》:“看语即审单也,亦曰讞语。其法或先断一语而后序事,或先序事而后断,必须前后照应……大约据招供以序事,依律例以断罪,辩论精详,使无驳竇,能事毕矣。”
《國語辭典》:斗饤(鬥飣)  拼音:dòu dìng
供陈列用而不吃的食品。也作「饾饤」、「饤饾」。
《漢語大詞典》:凤策(鳳策)
(1).仙人的马鞭。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龟书吐瑞,按五校而分营;凤策扬辉,翔八鸞而节步。”
(2).文辞华美的奏章。 唐 罗衮 《谢监修相公启》:“相公道壮龙图,情专凤策。”
《漢語大詞典》:论辞(論辭)
(1).议论之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约文以总録,颂体以论辞。”
(2).谈论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
《漢語大詞典》:铺丽(鋪麗)
谓文辞铺张华丽。 清 叶燮 原诗卷一:“一变而为 晋 ,如 陆机 之缠绵铺丽, 左思 之卓犖磅礴,各不同也。”
《漢語大詞典》:幽文
(1).隐微玄奥的文辞。《旧唐书·隐逸传·王远知》:“非夫得祕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
(2).墓碑铭文。 宋 曾巩 《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卜壤之良,乃兆新堂,刻此幽文,美实长存。”
《國語辭典》:彫瑑  拼音:diāo zhuàn
雕琢文饰。《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今虽欲自彫瑑,曼辞以自解,无益。」也作「雕瑑」。
《國語辭典》:雕瑑(琱瑑)  拼音:diāo zhuàn
雕琢文饰。《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巧言利口以进其身;阴奉雕瑑刻镂之好以纳其心。」也作「彫瑑」。
《漢語大詞典》:文谱(文譜)
(1).文官的谱录。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胡君墓铭》:“籍文谱,进连伦。惟 明允 ,加武资。”
(2).系统编排的文辞谱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盖上古以来,记载故事之书,通名‘尔雅’……其为体制,近於类书,足当文谱,实乃文章最早之家法,首立学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