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本
指校正誊写或付印的文稿本。 梁启超 《亡羊录·记芦汉铁路》:“虽然,其合同清本,今尚未寄到 北京 ,俟寄到,即送示诸贵公使云云。”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近方图自印《嵇康集》,清本略就,而又陷兵火之内,存佚盖不可知。”
《國語辭典》:画行(畫行)  拼音:huà xíng
官署首长在发文的稿上签署「行」字,表示同意。
《國語辭典》:订议(訂議)  拼音:dìng yì
商量、议定。《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既是嫂嫂改适他人,只得教媒人与婚主订议,挈取成保自随,乃为便当。」
《國語辭典》:徵文  拼音:zhēng wén
1.公开徵求文章。如:「徵文启事」、「徵文活动」。
2.取證于典籍史料的记载。《宋书。卷一六。礼志三》:「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阙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清。连横〈台湾通史序〉:「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徵文难。」
《漢語大詞典》:连牍(連牘)
(1).犹连篇。宋书·王微传论:“ 袁淑 笑謔之间,而 王微 弔词连牘,斯盖好名之士,欲以身为珪璋,皦皦然使尘玷之累,不能加也。”
(2).指连篇的书函、文稿等。 宋 王圭 《端明殿学士知定州王拱辰免恩命不允诏》:“忽揽连牘,愿官近亲,虽美志之有昭,莫旧文之曾比。”
分類:书函文稿
《漢語大詞典》:创草(創草)
谓起草文稿。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 周举 曰:‘昔圣帝明王,莫不歷象日月星辰,以为镜戒;荧惑比有变异,岂能手书,密以上闻?’ 倀 曰:‘可自力也。’ 举 为创草。”
《漢語大詞典》:囊笥
袋子与箱笼。古代读书人多用以装书籍文稿。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为文书》:“间闻足下欲观僕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新唐书·萧廪传:“书成不可露齎,必贮以囊笥。”
《漢語大詞典》:照登
对文稿、信件等不加修改地刊载。如:来函照登。
《國語辭典》:检字(檢字)  拼音:jiǎn zì
1.字典、辞典或书籍中查寻文字的索引。如:「笔画检字」、「拼音检字」。
2.排字工人从字架上检出需用的铅字,以供排版。
《漢語大詞典》:画依(畫依)
旧时主管长官在公文稿上写一“依”字,表示依从可行。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又言太母弥留时, 衍 可否二府事,画依画可,及用御寳,皆出於 衍 而不以禀上也。”参见“ 画可 ”、“ 画行 ”。
《漢語大詞典》:文奁(文奩)
收藏文稿书笔箱匣的美称。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妾身昨晚写得唐韵一本,谨致文奩,用供吟笔。”
《國語辭典》:写稿(寫稿)  拼音:xiě gǎo
1.写作文章。如:「他辞去一切杂务,专心写稿。」
2.手写的草稿。如:「他将多年来的写稿整理成秩。」
《漢語大詞典》:逸稿
散失的文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乃復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
分類:散失文稿
《國語辭典》:红样(紅樣)  拼音:hóng yàng
指用红笔批改过的校样。
《國語辭典》:拟稿(擬稿)  拼音:nǐ gǎo
起草文稿。如:「他在文书股工作,专门负责拟稿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