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高思好
 
高祥(北齐文宣帝)


《北史》卷五十一《齐宗室诸王上·高思宗传》附《高思好传》
思宗弟思好,本浩氏子也,思宗养以为弟,遇之甚薄。少以骑射事文襄。及文宣受命,为左卫大将军。本名思孝,天保五年讨蠕蠕,文宣悦其骁勇,谓曰:「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例句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韩翃 寄哥舒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子讳丘,字仲尼。其先宋人,殷之后,避难奔鲁,为鲁人。初仕季氏,为委吏乘田,定公以为中都宰、司空、司寇。去职,遍游诸国,不遇。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三,或云年七十二。司马迁尊为至圣,今称「至圣先师。」赞《》,删《》、《》,正礼乐,作《春秋》《孝经》。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皆在学官,唯《乐经》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251 【介绍】: 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从讨张鲁、孙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为太子时,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镇宛,平孟达之叛,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齐王曹芳即位,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嘉平元年,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杀之,为丞相,专擅朝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宣帝。
全晋文·卷一
帝姓司马,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汉初殷王司马卬之后。建安中,魏武辟丞相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主簿。魏国建,迁太子中庶子军司马。文帝嗣王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督军御史中丞。及受禅,以为尚书,封安国乡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镇武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留镇许昌。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迁骠骑将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迁征西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迁太尉。齐王即位,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徙太傅,进丞相,加九锡,固让。嘉平三年八月卒,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晋国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追尊曰宣皇帝,庙号高祖。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0—417 【介绍】: 南朝宋东莞莒人,字道和,小字道民。世居京口,家贫好学。初为江敱府主簿。后随刘裕征战。平桓玄,讨刘毅,为裕决策。后裕出征,穆之留镇建康,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官至尚书左仆射。性豪侈,食必方丈,好宾客,未尝独餐。追封南康郡公。谥文宣。
刘穆之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为江岂攴琅邪府主簿,元兴中从刘裕起义军,署府主簿,迁尚书祠部郎,复为府主簿记室录事参军,领堂邑太守,以平桓玄功封西华县子,转中军太尉司马,加丹阳尹,建威将军,进前将军,迁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义熙十三年,以未遣宋公九锡忧卒,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宋受禅,进封龙阳县侯,谥曰文宣公。(案,穆之为宋佐命,而其死与汉末荀彧略同,故编入晋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3 【介绍】: 北魏昌黎人,字元冲。少任侠好气,晚乃折节受经业。道武帝时,以善隶书为内侍左右。太武帝时官至侍中、安南将军,领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居官廉直。卒谥文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23 【介绍】: 北魏东清河鄃人,字长仁,本名孝伯,孝文帝赐名光。少随父徙代。家贫,佣书为业。太和六年,任中书博士,转著作郎,参撰国书,甚为帝所知重。孝明帝在东宫,以为太子师傅。宣武帝时,为侍中,累迁中书监、右光禄大夫。宣武帝死,孝明帝即位,光以迎立功,封博平县公,迁至司徒。崇信佛教,曾为僧侣、朝贵讲《维摩诘经》、《十地经》。并为二经义疏。
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光,字长仁,东清河鄃人。亮族兄。本名孝伯,孝文赐改。太和中拜中书博士,转著作郎。迁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赐爵朝阳子,拜散骑常侍、兼太子少傅。寻兼侍中,进爵为伯。宣武即位,正除侍中。迁太常卿,领齐州大中正。正始初,加抚军将军,除中书令,进号镇东将军。延昌初,迁中书监、太子少傅。历右光禄大夫,迁特进。孝明即位,封博平县公,领国子祭酒,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更封平恩县侯,进司徒太保,固辞。正光四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领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冀州刺史,谥曰文宣。有集五十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0—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英。齐武帝子。初仕宋为宁朔将军。入齐,封竟陵郡王。武帝时历司徒、侍中、扬州刺史、中书监。郁林王即位,进位太傅。恐其夺帝位,虽加殊礼而深忌之,不久病死。曾启陈请原除逋租,宽刑息役。居鸡笼山西邸,延揽学士,抄《五经》、百家,撰《四部要略》。笃信佛教,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主神不灭说,与范缜论辩。今存《南齐竟陵王集》辑本。
全齐文·卷七
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升明中授宁朔将军,历邵陵王左军参军。转主簿、安南记室参军。迁安南长史,再迁辅国将军、会稽太守。高帝受禅,封闻喜县公。寻为征虏将军、丹阳尹。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历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徙侍中、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入为护军将军、兼司徒,进号车骑将军,正位司从徒,领尚书令,徙扬州刺史,加中书监。郁林王即位,进太傅,督南徐州。死谥文宣王。有集四十卷。
《國語辭典》:文宣  拼音:wén xuān
文字宣传。如:「选战热烈,为了增加能见度,各候选人无不加强文宣工作。」
《国语辞典》:文宣王  拼音:wén xuān wáng
唐时追谥孔子的尊号,宋、元皆沿用。
《漢語大詞典》:至圣文宣王(至聖文宣王)
孔子 的谥号。详“ 至圣先师 ”。
分類:孔子谥号
《國語辭典》:至圣先师(至聖先師)  拼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谥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故后世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也称为「先师」。
《國語辭典》:明令  拼音:míng lìng
公开发布或明文宣布的命令。《晋书。卷六九。戴若思传》:「奉诵明令,慷慨下风,谓宜以三时之隙渐就修建。」
《漢語大詞典》:八采
亦作“ 八彩 ”。亦作“ 八綵 ”。
(1).八种彩色。 梁 沈约 《内典序》:“莫不龙章八采,琼花九色。”新唐书·南蛮传下·骠:“裙襦画鸟兽草木,文以八綵杂华。”
(2).孔丛子·居卫:“昔 尧 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 尧 眉或形容帝王容颜。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 清 邹容 《革命歌》:“但要救民登衽席,不须八彩与重瞳。”
(3).谓 隋 卢思道 作 北齐 文宣帝 挽歌十首,被采用八首。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百篇书判从饶 白 ,八采诗章未伏 卢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卢思道 ﹞时人称为‘八米卢郎’,‘米’字盖‘采’字之误也。十首中采八首耳。”参见“ 八米卢郎 ”。
《漢語大詞典》:八米卢郎(八米盧郎)
(1).谓 隋 卢思道 。北史·卢思道传:“ 文宣帝 崩,当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 思道 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亦省称“ 八米 ”。
(2).比喻才高。 五代 王锴 《赠禅月大师》:“神通力遍 恆 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或谓“八米卢郎”系“八采卢郎”之误。
分類:或谓
《国语辞典》:放脚队(放脚队)  拼音:fàng jiǎo duì
民国成立以后,政府派遣文宣队下乡,希望乡间妇女不要再给孩子缠足,而且已经缠了的应该放开。这种队伍,被乡下人称为「放脚队」。
《漢語大詞典》:角抵队(角抵隊)
北齐 文宣帝 时宫廷警卫仪仗队之一。隋书·礼仪志七:“﹝ 齐文宣 ﹞宫卫之制,左右各有羽林郎十二队。又有持鈒队……角抵队、羽林队、步游盪队、马游盪队。”
《國語辭典》:鹘入鸦群(鶻入鴉群)  拼音:hú rù yā qún
鹘,鸷鸟,一种猛禽。鹘入鸦群比喻威力强猛,所向无敌。《北史。卷五一。齐宗室诸王传上。上洛王思宗传》:「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唐。韩翃〈寄哥舒仆射诗〉:「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分類:骁勇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