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有点
色额
数学
半星
一顶
束矢
连栋
限定
战车
钩金
均匀
车流
大量
当量
取齐
《國語辭典》:有点(有點)  拼音:yǒu diǎn
表示数量很少或程度不深。《红楼梦》第六七回:「我不看你刚才还有点怕惧儿,不敢撒谎,我把你的腿不给你砸折了呢。」《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但是閒居乡里,又不甘心;家下纵还有点积蓄,是用得尽的。」
《漢語大詞典》:色额(色額)
种类、数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自 江 淮 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分類:种类数量
《國語辭典》:数学(數學)  拼音:shù xué
讨论数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微分、积分等。也称为「算学」。
《國語辭典》:半星  拼音:bàn xīng
半点儿。比喻极少。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你空长堂堂七尺躯,胸中志气半星无。」也作「半米儿」。
《国语辞典》:一顶(一顶)  拼音:yī dǐng
1.计算数量的单位。《三国演义》第八回:「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顶,使人密送吕布。」《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把那轿子里的官几乎撞了跌下来。」
2.一牴、一触。如:「这门向前一顶就开了。」
《漢語大詞典》:束矢
一束箭。数量说法不一。《诗·鲁颂·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朱熹 集传:“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十二矢为束。”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赎鍰自束矢已上,署字輒泚笔不下。”参见“ 束矢钧金 ”。
分類:一束数量
《漢語大詞典》:束矢钧金(束矢鈞金)
古代民间诉讼按规定缴纳的财物。后借指处理讼事。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又:“必入金者,取其坚也。三十斤曰钧。” 清 钱谦益 《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束矢均(钧)金,不改饮冰之操;盘根错节,益徵游刃之能。”
《漢語大詞典》:连栋(連棟)
(1).一幢接一幢的房屋。 汉 仲长统 《昌言上·理乱》:“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 唐 王勃 《散关晨度》诗:“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2).指近邻。梁书·陆倕传:“居非连栋,行则同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沛国 刘璡 ,尝与兄 瓛 连栋隔壁。” 宋 黄庭坚 《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饮会作诗饯行》:“数面尚成亲,况乃居连栋。”
(3).连及屋梁。形容数量多。《歧路灯》第九二回:“ 簣初 一看,只见架上书册连栋,旧的比新的还多。”
《國語辭典》:限定  拼音:xiàn dìng
规定时间、空间或动作的范围。如:「老师限定学生只能在操场上打球。」
《國語辭典》:战车(戰車)  拼音:zhàn chē
1.作战用的车辆。《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
2.全装甲结构之全履带车辆,有炮塔(火炮)、自动武器、通信等装置,具有越野机动与装甲防护的能力,为地面部队中具有决定性之战斗装备。
《漢語大詞典》:钩金(鉤金)
带钩上的黄金。谓数量虽少,但仍值得珍贵。 清 唐甄 潜书·非文:“ 秦 以上之言虽少也,重於鉤金。”
《國語辭典》:均匀(均勻)  拼音:jūn yún
1.均等,平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见那为头的道:『某件与某人,某件与某人;』连唱了来人的姓名,又有嫌多嫌少道:『分得不均匀!』相争论的,半日方散去。」
2.用于形容身材秾纤合度。如:「身材均匀」。
《國語辭典》:车流(車流)  拼音:chē liú
往来不绝,有如流水的车辆。如:「每逢例假日,高速公路便车流不断。」
《國語辭典》:大量  拼音:dà liàng
1.气度宽宏。如:「宽宏大量」。《抱朴子。外篇。汉过》:「于是傲兀不检,丸转萍流者,谓之弘伟大量。」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三折:「居士,你也好大量。」
2.数量多。如:「大量生产」。
3.酒量大。《红楼梦》第四一回:「这个杯没有喝一个的理。我们家因没有这大量的,所以没人敢使他。」
《漢語大詞典》:当量(當量)
科学技术上指与某标准数量相对应的某个数量,如化学当量、热功当量、核装置的梯恩梯当量。
《國語辭典》:取齐(取齊)  拼音:qǔ qí
1.聚齐、会合。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你两个都到雁门关取齐。则要你得胜而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小牛即今去约石丢儿、安不著、褚偏嘴、朱百閒一班兄弟,明日在陈林家取齐。」
2.拿来作为长度或数量的标准。元。司农司《农桑辑要。卷三。栽桑》:「将索卧于黍垄内,索两头以土厚压,中间掺土薄覆,隔一步或两步,依上卧一索,四面取齐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