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穿敝
见“ 穿弊 ”。
《漢語大詞典》:穿弊
亦作“ 穿敝 ”。
(1).洞穿;破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冠虽穿弊,必戴於头;履虽五采,必践之於地。”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魏书·胡叟传:“见其二妾,并年衰破眇,衣布穿弊。”
(2).弊病。新唐书·杨绾传:“ 綰 素痼疾,居旬日寝剧,有詔就中书疗治。每对 延英殿 ,许挟扶。于时釐补穿敝,惟 綰 是恃。”
《漢語大詞典》:贫敝(貧敝)
亦作“ 贫弊 ”。亦作“ 贫獘 ”。 贫穷破败;贫困。宋书·文帝纪:“比者冰雪经旬,薪粒贵踊,贫弊之室,多有窘罄。” 唐 陈子昂 《上益国事》:“乃使公府虚竭,私室贫弊,而天地珍藏,委废不论。”史记·平準书“百姓抏獘以巧法”唐 司马贞 索隐:“言百姓贫獘,故行巧抵之法也。”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高黄二镇:“ 得功 闻之,自谓身经百战,功甚高,而居 庐州 贫敝之地。”
《漢語大詞典》:耗敝
(1).亏损疲困。明史·余子俊传:“然是时,岁比不登,公私耗敝,骤兴大役,上下难之。”
(2).耗费损害。明史·傅宗龙传:“ 宗龙 亦劾 嗣昌 徒耗敝国家,不能报效,以气凌廷臣。”
《骈字类编》:冠敝
史记辕固生傅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后汉书刘虞傅虞以俭素为操冠敝不改乃就补其穿
《漢語大詞典》:敝蠹
指侵损国家利益的人或事。《新唐书·杨炎传》:“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参计敝蠹,莫与斯甚。” 明 张居正 《辽府承奉正王公墓志铭》:“君在内庭久,明习国家事,及至,则悉条司中诸敝蠹,启王釐正之。”
《漢語大詞典》:敝恶(敝惡)
破旧粗劣。新唐书·崔黯传:“今闻主者不虔,祭器敝恶,岂朕事神蠲絜意邪?”
分類:破旧粗劣
《漢語大詞典》:敝习(敝習)
坏风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阉幼童:“是主上先置三尺於高阁矣,欲釐敝习,不亦难乎。”
分類:风气
《漢語大詞典》:腐敝
犹腐败。后汉书·郑玄传:“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羣书率皆腐敝,不得於礼堂写定,传与其人。”
分類:腐败
《漢語大詞典》:奸敝(姦敝)
亦作“奸敝”。 见“ 姦弊 ”。
《漢語大詞典》:奸弊(姦弊)
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诡诈舞弊;欺诈蒙骗。旧唐书·牛僧孺传:“ 乾符 中,选曹猥滥,吏为姦弊,每岁选四千餘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却是那丑汉买嘱媒人,要哄骗小人的女儿为婚,却将那姓 钱 的后生,冒名到小人家里。老爷只问媒人,便知奸弊。”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是以百职不脩,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贫家丁多,无处隐蔽,只好按丁纳租税,再加上胥吏的奸弊,贫弱的民众,除了逃亡作浮户,实在无法应付。”
《漢語大詞典》:极敝(極敝)
谓极其破敝。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 太祖 承自 天宝 以后更 五代 二百餘年极敝之天下。”《四库全书总目·经一·易一》:“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寖流於讖纬, 王弼 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 汉 儒,自标新学。”
分類:破敝
《漢語大詞典》:敝舌
舌头焦烂。引申为费尽口舌。 明 王民 《虎丘守岁杂意》诗:“敝舌谁能视,残棋不用完。” 明 高攀龙 《罢商税揭》:“ 神祖 朝群臣,敝舌虎颖,请罢税而不可得。”
《國語辭典》:敝人  拼音:bì rén
1.品格鄙贱的人。《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聊斋志异。卷一○。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
2.自谦之词。如:「敝人不知忌讳,请多见谅!」
《韵府拾遗 语韵》:敝楚
战国策虞卿曰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敝楚是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漢語大詞典》:敝敝
疲困貌。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皇甫□ 《原化记》:“少顷,於水中见一道士,长纔及寸,负囊拄杖,敝敝而行。”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一:“井田不復,仁政不行,天下之民始敝敝矣。” 清 龚自珍 《阐告子》:“古圣帝明王,立五体,制五刑,敝敝然欲民之背不善而嚮善。”
分類:疲困
《漢語大詞典》:损敝(損敝)
损耗,损坏。明史·欧阳一敬传:“人主深居禁掖,左右便佞窥伺百出,或以燕饮声乐,或以游戏骑射。近则损敝精神,疾病所由生。久则妨累政事,危乱所由起。”
分類:损耗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