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8,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方浩(字 孟亭、文涛 号 大乘教者 )
张四教(字 道一 )
僧通理( 赵 字 达天 阐教禅师 )
梁教书
崔兴璧(字 士教、士敬 号 蠹窝、菊翁 )
董教增(字 益甫、观桥 文恪 )
赵性家(字 直教 号 月皋 )
柳重教
孔宪教(字 法圣 号 静皆 )
倪教敷(字 寿芝、文甫 )
宋教仁(字 得尊 号 遁初、钝初、敦初、渔父 )
陈永正(字 止水 号 沚斋 )
其它辞典(续上)
杨端教(字 匪我 )方浩(字 孟亭、文涛 号 大乘教者 )
张四教(字 道一 )
僧通理( 赵 字 达天 阐教禅师 )
梁教书
崔兴璧(字 士教、士敬 号 蠹窝、菊翁 )
董教增(字 益甫、观桥 文恪 )
赵性家(字 直教 号 月皋 )
柳重教
孔宪教(字 法圣 号 静皆 )
倪教敷(字 寿芝、文甫 )
宋教仁(字 得尊 号 遁初、钝初、敦初、渔父 )
陈永正(字 止水 号 沚斋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杨端教,字匪我,泗州人,顺治贡生,官宣城训导,康熙时擢范县知县,官至东城兵马司指挥,著《啸阁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孟亭。雍正八年进士。授山西太原知县。尝知隰、平定二州。隰民有素食号为大乘教者,浩召至庭,啖以酒肉,人莫知其故。其后逮捕大乘教人连数郡,而隰民独免。累迁江西吉南赣道,坐事罢。晚晴簃诗汇·卷七十
方浩,字文涛,休宁人。有《恭寿堂仅存稿》。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四教,字道一,山东济南莱芜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82 【介绍】: 清僧。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年十九出家。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成就甚众。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清廷开清字(满文)译馆翻《大藏》诸经,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封阐教禅师。有《法华指掌疏》、《楞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父士公,母白氏。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理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文,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每逢举拂,万指环绕。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理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六十馀里,顷刻而至。”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理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班禅称善,因赠理以香帛、曼答诸物。未几,复荷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宜申渥典,用奖清修。尔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荷紫衣之赐。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深嘉梵行,特予褒封。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永曼国庆,益懋僧祇。”(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通理于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精心研雔,时契圣览。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是无佛法?”众未之应,理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6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梁诗正子。乾隆间由荫生累迁员外郎。历贵州同仁、遵义、江苏常州等知府,湖南岳常澧道、盐驿道,福建、湖南、广东等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官至署兵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庆州人。字士教、士敬。号蠹窝、菊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0—1822 【介绍】: 清江苏上元人,字益甫,又字观桥。乾隆五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嘉庆间官至闽浙总督。有识量,强毅不阿。崇节俭,尝言“刻于己为俭,俭于人为刻”。卒谥文恪。维基
董教增(1750年—1822年),字益甫,号观桥,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探花。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丁未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改吏部主事,累迁郎中。嘉庆四年(1799年)出任四川盐茶道。次年,授四川按察使,镇抚彝族等少数民族有功,得到仁宗褒奖。不久,调贵州按察使。嘉庆九年(1804年)迁任四川布政使。嘉庆十二年(1807年)升任安徽巡抚,安抚棚民,又将徽州、宁国部份世代为仆役者转为平民。嘉庆十五年(1810年)调任陕西巡抚,整顿盐务。倚重汉中知府严如熤。嘉庆十八年(1813年)调广东巡抚,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擢闽浙总督,任内放宽造船限制,调解漳泉械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入觐,称病乞归,未得允许。直到道光元年(1821年)方才得以请归。道光二年(1822年)卒,朝廷赐恤,谥文恪。《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咸安人。字直教。号月皋。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孔宪教(1844年—1913年),字法圣、号静皆,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祖籍山东曲阜,进士出身。光绪十一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二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以知县即用,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授福建延平府顺昌县知县。光绪二十四年,在籍候选道,任湖南孝廉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七年,以分省补用道。宣统二年,降五级调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倪教敷 (1853年—?),字寿芝,一字文甫,广州驻防汉军正蓝旗人,同进士出身。同治癸酉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61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遁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强斋、宋鍊、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 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永正(1941.12—),字止水,号沚斋。男,原籍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世居广州。196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1978年考取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教学会会长。沚斋诗词·序一
昔人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不独陈叔伊疑之,余亦疑之。后读《梁溪漫志》云:“作诗当以学,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又曰:“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益知有才无学,所为诗要非本色,况无才者耶?永正世兄以多才积学之士,穷年著书等身,于诸子百家史志之文,博观慎取,旁及道藏内典,穷极问学,其学殖之深且邃可知。故其为诗,典雅宏赡,磊珂豪宕多奇语,余窥其意,亦每未能尽其指也。世咸知永正能诗,而不知其蚤年即以博奥澹雅之才而为词,时一曼声,寂漠求音,孤清写艳,与其诗方轨并驰,独不轻示人耳。人谓沚斋诗,出入宛陵、昌黎、诚斋之间,其词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永正正当盛年,以其才其学,固非诸家所能囿,再假以岁月,其诣足以上陵诸家,亦非必不能至。今斯集之成,读者自能有所体会,且复验余言之不过也。至其书,上取籀篆汉晋之苍劲古拙,如松抱霜之骨,梅无媚世之姿,其成就又在诗词以外者矣。 癸酉蒲月冈州莫仲予序沚斋诗词·序二
各种文体皆有独具之美学特徵,所以培养其特徵者又必有独具之社会条件。条件异则所以掌握其特徵者难。吾国今日文人,生乎文辞文体与夫科学文化大异古人之世,而欲学为古人之诗若文,甚难于古人,非才之不及,盖所学内容与途径之异也。然欲发扬吾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继承传统文学之精华,则学为古人诗文之事又不能尽废。此事虽不宜求之于常人,固可求之于专家。余辈生文辞文体变革初成之后,较早生十年以上之前辈,旧学根底,已大不相及,学为古人之诗若文,已难望其项背。后生余辈十年以下者,非有特殊之才学,则其难弥甚。弥望今日旧体词坛,则大学古典文学专家多不暇为,为之者又多非所谓专家,条件失违,绪功不继,故犹东坡当日,不免兴黄茅白苇之叹也。沚斋陈永正教授,生岁后余二十年,由乎文化背景之变迁,其欲工为古文辞也本极难。顾先生夙承家学,渊源有自;在大学又获从名师,广守专家之业,治古文字、古文献之学久,咀含群籍,博闻强记。余读所注古人诗,深叹其绩学。数年前又获诵所惠自作《诗词钞》,弥惊其古体诗词之精工,皆源汲风骚,转益多师。诗撷八代之古香,得四唐之雅韵,取烹炼于西江,拓意匠于清人。五言古体,多比兴如嗣宗,亦有清真近渊明者;《养鸭老人行》,不啻香山乐府;《游连州帝后岩》、《暮航抵哈尔滨》,于唐宋如韩、苏之运奇笔,于清人如康、黄之阐新知。近体则渊静自然如王、孟,生新峭刻,工为活对如山谷、后山;而《纪梦七首和定庵》,则瑰丽恍惝,神追原作矣。七言古体,豪气希太白,深情涵义山;《赠吴静山画师》、《老牛行》,则杜陵之写实矣。近体绵邈俊逸,兼为义山、小杜;琢句雕对,依然宋贤西江;于清人则风怀倜傥近仲则,清机肫挚兼二樵。而善用幽微之辞,以状难写之境,则五七言之工者皆然。词作多以情行,而姿丰致密。“奄有梦窗、白石、小山之长”,莫《序》固已言之。然其中亦有隽雅如玉田,畅适如重光者;若“独夜揽凉月”之《水调歌头》、“凉风万里”之《鹊桥仙》,“屈子牢忧聊抑志”之《临江仙》、“谷霭遥生”之《沁园春》,亦不妨其合辙苏、辛也。统观先生之作,能排极难之势,收迈俗之功,如芳葩美卉,挺生黄茅白苇之外,不独于同辈上下为罕见,且可攀方文体变前之先辈而嗣响于古人,谓非间出高才不可也。抑所作之得力于博学,尤有逾于得自高才者。盖处旧文变革之后,欲为继旧开新之业,学需双重,非博不济。余上述感受,仅为读先生初集而发。时经多载,先生新作又添,欲合初集重选以付刊,余雒诵未遍,何能测其所进。以过时管窥,承命为序,又焉能避浅陋之有损高明耶?幸大雅恕而正之。 西元二千零五年,陈祥耀拜序于福建师范大学之意园,时年八十有四沚斋诗词·题陈永正诗集
陈君永正以所为诗见示,风格超拔,寄兴深微,异乎现代之所谓能诗者。诚能覃思深造,不务浮名,蕴蓄既深,则精华外发,其所成就必有过人者。黎二樵先生云:“绝境无坦步,高唱有裂笛。”深知为诗之不易,而穿云裂石之音,亦未尝不可以企及也。陈君其勉之。 黄海章丁卯春日沚斋诗词·后序
唐人诗“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顷者,读《沚斋诗词》二卷,风韵飘潇,才情掩映,拟之现代侪辈之作,沚斋诗词得不谓为绝代风华遗世独立者乎。陈君之文,吾知之矣,陈君诗词,则今始知之。陈君于我辈为少年,而诗词于我则不止为劲敌。方今骚坛冷落,耆宿凋零,念他年君辈仔肩之重,不胜惆怅之至。都下早秋,吟窗叶落,草此为序,我劳何如。 孔凡章一九八七年九月廿日沚斋诗词·跋
《沚斋诗钞》一卷,盥诵数过,如沐清风。大抵五古之佳者,体兼韩孟,擅比兴,窈曲而深。《暮航》一章,思路上契蒙庄,意境与笔力俱到,自为前人所无。七言歌行,纵横跌宕,雅近坡翁;《书燕台诗后》,则铿锵明丽,纯是唐之正声,而非变体。近体亦从学古中创格,语多巉刻,迥不犹人。在今高唱诗体变易之日,陈君潜心迈往,尚友古人,得非所谓特立独行之士也欤。 《沚斋词钞》一卷,深于寄托,以比为赋,在藻词掩映之中,绝非一览可了。其缠绵婉曲之情,固足以同契珠玉,令人心醉目迷,但命意敷辞,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为今人之所无;盖由于吾人处境,曲折艰难,较诸前人,直如两个天地,是岂古之意识古之言辞所能尽者乎。诸作之中,如《水调歌头》刻意坡翁,《西窗烛》蕴藉深沈,《减字木兰花》轻清浏亮,均能于古之途径中,直捷表达今人之境地与心情外,其他若《乌夜啼》,若《忆汉月》,若《千年调》等,多用大句重笔,含郁怒之气,以逞激荡之情者。统观全集,词笔远挹欧、晏之清华婉曲,近承朱彊村、陈述叔之高夐峭拔,声气与前贤相通,而意皆由己出。与沚斋诗相较,其性格特立,声貌俨然,实二而一,一而二耳。 戊辰静庵傅子馀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