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馆师(館師)
学馆的教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馆师为帝王:“有以馆师而封王者。 北齐 后主 纬 有侍书 张景仁 ,封 建安王 。而 马敬德 先为 后主 师,已卒。 赵郡王 彦深 曰:‘何容侍书封王,而侍讲翻无封爵?’乃亦追封 敬德 为 广汉郡王 。 宋 赵普 少时亦为馆师,人称为 赵学究 ,后封 韩王 。有以馆师而为帝者。南史 陈霸先 ,少时尝游 义兴 ,馆於 许氏 ,后遂为帝。”
分類:学馆教师
《國語辭典》:师母(師母)  拼音:shī mǔ
称谓。学生称老师的妻子为「师母」。也称为「师娘」。
《國語辭典》:听写(聽寫)  拼音:tīng xiě
一边听一边写。为一种语言或音乐教学的方式。以语言教学为例,方法是选择一段文字,由教师朗读,令学生笔录。目的是练习学生的听觉与书写的能力,以测验其了解的程度。
《國語辭典》:学俸(學俸)  拼音:xué fèng
1.官府发给生员的钱。元。朱德润〈德政碑〉诗:「城中书生无学俸,但得钱多作好颂。」
2.旧时教师的薪俸。如:「因这学校学俸高,所以吸引许多名师大儒。」
《漢語大詞典》:学衔(學銜)
高等学校教师、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职务称号。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职务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科研机构的职务分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以上总称为学衔。
《漢語大詞典》:社师(社師)
社学的教师。 元 、 明 、 清 于大乡巨镇各置社学,以生员为社师。 明 归有光 《朱隐君墓志铭》:“弱冠选为社师。” 阿英 《明朝的笑话》十三:“ 杭 谚相传,言社师读论语‘郁郁乎文哉’,讹为‘都都平丈我’。”参见“ 社学 ”。
《國語辭典》:社学(社學)  拼音:shè xué
明、清两朝代在各府、州、县所设立教授民间子弟的学校。
分類:社学学校
《國語辭典》:上大人  拼音:shàng dà rén
旧时学童入学时描红的习字簿。上面写著「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笔画简少,便利学童学习。后比喻极为简单浅显的文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
《漢語大詞典》:修馔(修饌)
(1).准备饭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柳超:“汝等当修饌,伺吾食毕,可进毒於吾,吾甘死矣。”
(2).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 脩 ”,束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那 程师爷 见修饌不菲,人地相宜,竟强似作个老教去吃那碗豆腐饭。”
《國語辭典》:猢狲王(猢猻王)  拼音:hú sūn wáng
1.幼小孩童往往极其顽皮,故旧时戏称乡塾的教师为「猢狲王」。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證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狲王。』」也称为「猴孙王」、「猢狲大王」。
2.戏称团体中的领袖。如:「他这猢狲王,当的可神气呢!」也称为「猴孙王」、「猢狲大王」。
《國語辭典》:级别(級別)  拼音:jí bié
等第的区别。如:「钻石按照切工、重量、明亮度等分成好几种级别,价格也因而不同」。
《國語辭典》:科任  拼音:kē rèn
科任老师的简称。参见「科任老师」条。
《國語辭典》:学课钱(學課錢)  拼音:xué kè qián
学费。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与人家缝破补绽,洗衣刮裳,觅的些东西来与这孩儿做学课钱。」元。乔吉《金钱记》第二折:「你著我在桃源洞,收拾些学课钱。」
分類:教师酬金
《漢語大詞典》:执教鞭(執教鞭)
当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国语辞典》:老教头(老教头)  拼音:lǎo jiào tóu
武术的老教师。借指某方面极为专精、老练的人。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俺如今有过活,你兀自难存坐。哎!你个卑田院老教头。」
《国语辞典》:伊玛目(伊玛目)  拼音:yī mǎ mù
回教用语。回教的宗教师。为英语imam的音译。英语的首一字母大写的是某些回教国家元首的称号,或指回教什叶派的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