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彝教
化泽
化内
蒙化
化易
儒化
武城弦
国化
醇化
宣美
陶育
教理
化诱
晞风
化融
《漢語大詞典》:彝教
常教,永久不变的教化。书·君奭:“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蔡沉 集传:“於此导迪其常教。” 明 李东阳 《户部尚书王公之南京诗序》:“夫外本内末,舍彝教而任法律,失古之意。而狥时之见,则户与刑者,非特不能相通,亦并其所专务者而失之矣。”
分類:永久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泽(化澤)
教化的恩泽。 汉 刘向 《说苑·君道》:“虽有 尧 舜 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 光武 中兴,修膳太学,博士得其五人,五经各叙其义,故能化泽沾洽,天下和平。”
分類:教化恩泽
《漢語大詞典》:化内
旧指政令教化所及之地。北史·周纪下:“詔自 永熙 三年七月以来,去年十月以前,东土人被钞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 江陵 日,良人没为奴隶者,并免同人伍。”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既毕,召化内之緇锡,数迈于千,斋而落之累中。” 清 李渔 《意中缘·救美》:“昔号海边之天子,今为化内之藩臣。”
分類:政令教化
《漢語大詞典》:蒙化
受教化。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帝》:“言其承文易之以质,使天下蒙化,皆贵贞慤。”后汉书·皇后纪下·灵帝宋皇后:“歷年已久,海内蒙化。” 宋 曾巩 《洪范传》:“民之罪自作也,然犹有渐於恶者久而蒙化之日浅者,则又曰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未加之以刑也。”
分類:受教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易
教化施行。荀子·君子:“是以为善为劝,为不善者沮。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 俞樾 诸子平议·荀子四:“易当读为‘施’。诗·皇矣篇‘施于孙子’, 郑 笺曰‘施犹易也’。故施、易二字古通用。《何人斯》篇‘我心易也’,释文曰‘易,《韩诗》作施’,是其证也。”
分類:教化施行
《漢語大詞典》:儒化
儒家的教化。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自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 晋 石崇 《答曹嘉诗》:“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分類:儒家教化
《漢語大詞典》:武城弦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朱熹 集注:“弦,琴瑟也。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借指礼乐教化。 唐 卢照邻 《寄赠柳九陇》诗:“遥闻 彭泽 宰,高弄 武城 弦。” 唐 高适 《遇卢明府有赠》诗:“谁能奏明主,一试 武城 弦。”
分類:礼乐教化
《漢語大詞典》:国化(國化)
谓一国的风尚教化。《汉书·王莽传上》:“ 黄邮 、 召陵 、 新野 之田为入尤多,皆止於公,公欲自损以成国化,宜可听许。”北史·王慧龙传:“司徒 长孙嵩 闻之不悦,言於 太武 ,以其嗟服南人则有訕鄙国化之意。” 宋 沈辽 《龙华三会启文》:“知郡某官,宣扬国化,惠恤民情。”
《國語辭典》:醇化  拼音:chún huà
1.淳厚的教化。《晋书。卷二二。乐志上》:「醇化既穆,王道协隆。」
2.经过整合净化,使之达到精纯的境界。
《漢語大詞典》:宣美
谓宣扬教化,使风俗淳美。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后汉书·刘恺传:“今刺史一州之表,二千石千里之师,职在辩章百姓,宣美风俗,尤宜尊重典礼,以身先之。”
《漢語大詞典》:陶育
谓教化培育。《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爰及於 恪 ,生长王国,陶育圣化,致名英伟,服事累纪,祸心未萌,先帝委以 伊 周 之任,属以万机之事。”宋书·律历志中:“夫阴阳二气,陶育羣品,精象所寄,是为日月。” 文公直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第十三协自 段祺瑞 任 江 北提督,鋭意训练后,復经 蒋雁行 等之陶育,颇富朝气。”
分類:教化培育
《漢語大詞典》:教理
指教化之理。隋书·经籍志一:“其旧録所取,文义浅俗,无益教理者,并删去之。”亦指宗教的教义。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他不大看经,想来未必深通什么大乘教理。”
《漢語大詞典》:化诱(化誘)
教化诱导。语本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孔颖达 疏:“我大为教化,劝诱我所友国君。”后汉书·霍谞传:“性明达篤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甚为 羌 、 胡 所敬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兴学勤教:“ 庐陵 彭祖期 先生,以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政,化诱型范,皆有法。”
分類:教化诱导
《漢語大詞典》:晞风(晞風)
(1).让风吹拂。 金 陈赓 《游龙祠》诗:“悠然晞风坐东廡,倏见绘画如飞騫。”
(2).比喻沐受教化。宋书·蔡廓传:“夫建风立法,弘治稽化……晞风者陶和而安怡,畏戾者闻宪而警虑。”
《漢語大詞典》:化融
谓为教化所融合。 唐 许天正 《和陈元光平潮寇诗》:“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
分類:教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