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刑德
作诰
雨濡
伤化
游化
化隆
箫勺
演教
权道
功化
风轨
渐化
化主
助化
化道
《漢語大詞典》:刑德
(1).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韩非子·二柄:“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二仪不能废春秋以成岁,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宪敕法,审刑德之原。”
(2).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史记·龟策列传:“明於阴阳,审於刑德。” 三国 魏 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分类字锦》:作诰(作诰)
晋书虞溥传除鄱县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雨濡
雨水浸渍。语出易·夬:“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引申为教化润泽。晋书·文苑传·李充:“泽洽雨濡,化流风散。”
《漢語大詞典》:伤化(傷化)
损害教化。汉书·平帝纪:“搆怨伤化,百姓苦之。” 唐 司空图 《成均赋》:“缅推伤化之源,克裕闲邪之范。”
分類:损害教化
《漢語大詞典》:游化(遊化)
(1).潜移默化。《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
(2).云游教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推其本缘,乃是 如来 在世之时,与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国王名 迦尼色迦 在此处起浮图。’”
(1).犹言周流化育。《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
(2).谓僧人云游四方宣扬教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 蔡愔 既至彼国, 兰 与 摩腾 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来自 中印度 凌虚游化,降迹於此。”
《漢語大詞典》:化隆
教化隆盛。史记·礼书:“化隆者閎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 周旦 不顾嫌而隐行,故假摄而化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女水 导川东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
分類:教化
《漢語大詞典》:箫勺(簫勺)
古乐名。《箫》, 舜 乐;《勺》, 周 乐。亦谓以《簫》《勺》之乐进行教化。汉书·礼乐志:“行乐交逆,《簫》《勺》羣慝。”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簫》, 舜 乐也。《勺》, 周 乐也。言以乐征伐也。’言制定新乐,教化流行,则逆乱之徒尽交欢也。慝,恶也。” 唐 李德裕 《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太平,文轨尽同於元化。” 宋 王安石 《上集贤相公启》:“坯冶一陶,辅成於醇化,《簫》《勺》羣慝,躋格於太宁。”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簫》《勺》妖氛静,甄陶叶气还。”
《漢語大詞典》:演教
(1).传布教化。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君乘輜演教,佩紱临人,德被三城,风移五县。”《明诗纪事己籤·王世贞》引 明 王世懋 《王奉常集》:“取材愈博,演教弥神。”
(2).指传布佛教教义。 唐 张正甫 《衡州般若寺观音大师碑铭序》:“自 腾 兰 之演教于中土,殆将千岁。”明史·外国传三·日本:“ 祖阐 等既至,为其国演教,其国人颇敬信。”
《漢語大詞典》:权道(權道)
(1).变通之道;临时措施。 北齐 樊逊 《升中纪号对》:“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旧唐书·魏玄同传》:“如今选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近代之权道。”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宋 孙奭 疏:“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
(2).犹权门。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县内之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盖邑居多豪,政出权道,非有卓然异绩结于人心,浹于骨髓,安能久而愈思?”
(3).佛教语。原指小乘说法的权教教义,也泛指教化世间的佛法。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权道隐深,非圣不尽。”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是故开设三净,用伸权道及涅槃。”
《漢語大詞典》:功化
功业与教化。汉书·贾谊传赞:“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虽欲无大闕败,然积百数十岁以一意相承,而功化之陵夷甚矣。”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今陛下即位以来,二十八年矣,自 成祖 以后,歷年之久,未有过于陛下者,功化之美,固宜上追 唐 虞 ,近配列祖。”
分類:功业教化
《漢語大詞典》:风轨(風軌)
(1).犹风度;作风。后汉书·独行传序:“虽事非通圆,良其风轨有足怀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僧含:“ 元嘉 七年, 新兴 太守 陶仲祖 立 灵味寺 ,钦 含 风轨,请以居之。”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唐 人则‘闺中少妇不知愁’、‘西宫夜静百花香’,婉孌中自矜风轨。”
(2).犹言教化法度。魏书·张彝传:“ 高祖 大圣临朝……开翦荆棘,徙御神县,更新风轨,冠带朝流。”北史·甄琛传:“请免所居官以肃风轨。”
(3).风标、轨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清 谭嗣同 《三十自纪》:“若夫 汉武帝 命 所忠 求 相如 遗书, 魏文帝 詔天下上 孔融 文章,渐昭风轨,犹无集名。”
《漢語大詞典》:渐化(漸化)
感染教化。《汉书·王莽传上》:“是以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渐化端冕,奉珍助祭。”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四海从风,八垠渐化。” 清 戴名世 《〈辨苗纪略〉序》:“遵其成法,勿致陨坠,则 苗 皆可渐化,而为衣冠文物。”
分類:感染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主
(1).教化之主。佛家对佛的称谓。《维摩诘经·佛目品》:“随其心浄,则一切功德浄。” 后秦 维摩罗什 注:“具下三浄,则与化主同德,故曰一切浄也。”《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往 毗耶 ,辞化主,逡巡即是登途去。”
(2).佛家指掌管化缘的僧徒。古尊宿语录:“诸方化主往来多,青山緑山意如何。”《水浒传》第五回:“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
《漢語大詞典》:助化
辅助教化。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 津 好鬼神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道书,云可以助化。”
《漢語大詞典》:化道
(1).谓受道的教化,彻悟于道。荀子·劝学:“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长於无祸。” 杨倞 注:“为学则自化道,故神莫大焉;修身则自无祸,故福莫长焉。”
(2).教化之道。 汉 刘向 《〈战国策〉序》:“﹝ 秦二世 ﹞惠不下施,刑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於不寧。”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夫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崇表殊节,圣哲之上务。”
分類:教化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