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蠲赈(蠲賑)
亦作“ 蠲振 ”。 免除租税,救济饥贫。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山川》:“不获成灾,少沾蠲賑。”明史·英宗前纪:“秋七月乙酉, 河 决 大名 ,没三百餘里,遣使蠲振。” 清 刘光第 《美酒行》:“告灾有大府,蠲賑来邻疆。”
《漢語大詞典》:赈施(賑施)
救济布施。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道猛:“ 猛 随有所获,皆賑施贫乏,营造寺庙。”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久之归 蜀 ,与亲旧乐饮,賑施贫者,期年而后还。”
分類:救济布施
《漢語大詞典》:拯恤(拯卹)
亦作“ 拯恤 ”。 援助;救济。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问人间所疾苦,拯卹贫贱周赡不足。”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 深 召都督 毛謐 等数人,交臂为约,危难之际,期相拯恤。”明史·黄福传:“ 福 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而积习生常,视为当然,仁人义士不垂拯恤,致使数千年无量数之女子永罹囚奴之辱。”
见“ 拯卹 ”。
分類:援助救济
《漢語大詞典》:赡恤(贍恤)
亦作“ 赡卹 ”。 救济,抚恤。《后汉书·顺帝纪》:“比蠲除实伤,赡恤穷匱,而百姓犹有弃业,流亡不絶。”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常遣腹心左右,歷访閭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卹之。”新唐书·郑注传:“ 守澄 入总枢密,与俱至京师,厚加赡卹,日夜为 守澄 计议,因阴通赂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分類:救济抚恤
《国语辞典》:全取  拼音:quán qǔ
施惠、救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七出》:「故乡有路没盘缠,今哀告望怜念,全取我两文钱。」
分类:施惠救济
《漢語大詞典》:赈穷(賑窮)
救济穷苦的人。《韩诗外传》卷三:“弔死问疾,赦过賑穷。” 汉 班固 《白虎通·文质》:“朋友之际,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賑穷教急之意,中心好之。”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其宅心慈惠,凡恤嫠育孤养老賑穷等诸慈善事业,无不首为之倡。”
分類:救济穷苦
《漢語大詞典》:救穷(救窮)
(1).救济穷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 禽滑釐 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太平经·六罪十治诀:“或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
(2).中药名。即黄精。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精一名兔竹,一名救穷,一名垂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
《漢語大詞典》:振济(振濟)
赈济,救济。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俊 振济贫乏,通共有无。”明史·太祖十六女传:“四方水旱,每命 祺 往振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四月里各属闹了蝗虫,十分利害, 侣笙 便动了常平仓的款子,先行振济。”
分類:赈济救济
《漢語大詞典》:救乏
救济困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且 邕 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賙惠,家无私聚。”
分類:救济困难
《漢語大詞典》:济育(濟育)
救济抚育。《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羣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晋 潘尼 《火赋》:“济育羣生,则天地之惠也。”《晋书·元帝纪》:“朕以寡德,纂承洪绪,上不能调和阴阳,下不能济育羣生,灾异屡兴,咎徵仍见。”
分類:救济抚育
《漢語大詞典》:分济(分濟)
拿出财物救济他人。北史·樊子鹄传:“后出为 殷州 刺史。属岁旱俭, 子鵠 恐人流亡,乃勒有粟家分济贫者。” 唐 韩愈 《祭石君文》:“敢忘分济,念力未任。”
《國語辭典》:助赈(助賑)  拼音:zhù zhèn
捐款赈济灾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你送一百银子去助赈,他不错,一点劂鞶不做,完全一百银子拿去赈饥。」
《漢語大詞典》:赈粟(賑粟)
谓发放救济粮。《禅真后史》第五一回:“野无生稼物流迁,賑粟输金赖二天。”
分類:发放救济
《國語辭典》:赈灾(賑災)  拼音:zhèn zāi
救济灾民。如:「拨款赈灾」。
《漢語大詞典》:济施(濟施)
救济施舍。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兴鰥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