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救  拼音:xiāng jiù
救助、搭救。《大宋宣和遗事。元集》:「申后怒,会犬戎之兵,来伐幽王,诸侯不来相救,遂丧其国。」《三国演义》第九回:「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
《漢語大詞典》:济众(濟衆)
救助众人。《论语·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红楼梦第七七回:“这东西虽然值钱,总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十二章:“智以开物成务、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济众、爱人、利物,自智仁以外无以为荣。”
《國語辭典》:救援  拼音:jiù yuán
救助、援助。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更不多嘱。」
《漢語大詞典》:济民(濟民)
语出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毛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后因以“济民”谓救助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责其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元 许衡 《训子》诗:“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
分類:救助百姓
《國語辭典》:缨冠(纓冠)  拼音:yīng guān
把帽带缠住头发。形容匆忙不及整束。《孟子。离娄下》:「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可也。」
《國語辭典》:匡济(匡濟)  拼音:kuāng jì
匡助救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帐,住在庙里,呆头呆脑,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國語辭典》:告急  拼音:gào jí
1.因急难而请求紧急救援。《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2.情势紧张危险。《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國語辭典》:抚恤(撫卹)  拼音:fǔ xù
对于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也作「抚恤」。
《國語辭典》:抚恤(撫恤)  拼音:fǔ xù
安慰救济。《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传》:「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烧当世嫡,而贤抚恤不至,常有怨心。」也作「抚恤」。
《漢語大詞典》:无救(無救)
(1).没有救兵。汉书·李陵传:“上悔 陵 无救……乃遣使劳赐 陵 餘军得脱者。”后汉书·王霸传:“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
(2).不加补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时难而治简,行枉而无救,是其所以穷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而无救於不解,果当从连环之义乎!”
(3).无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
《漢語大詞典》:赈救(賑救)
亦作“ 賑捄 ”。 赈济救助。太平广记卷十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 宋 洪适 《薛良朋进职制》:“尔奉行不懈,賑捄有劳,顾不赏可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五:“顾既荒而賑救之也难,未荒而预备之也易。”《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到扎了营,大队人马进入城,立即开包来赈救,白银发哩几十担。”
《漢語大詞典》:弘济(弘濟)
(1).广为救助。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 前蜀 杜光庭 《王宗寿常侍丈人山醮词》:“公私清泰,家眷安寧,即永荷众圣弘济之恩。”文献通考·经籍一:“本非有祖述 汤 武 ,弘济苍生之夙志。”
(2).宽宏,大度。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裴僕射 善谈明理,混混有雅致” 刘孝标 注引《冀州记》:“ 頠 弘济有清识。”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刘孝标 注引魏志:“ 玄 ( 夏侯玄 )格量弘济,颜色不异,举止自若。”
《漢語大詞典》:濡沫
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检其言也,彼我俱遣;寻其旨也,老释无际。俱遣则濡沫可遣,无际则不负高贵。” 唐 元稹 《酬白学士》诗:“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頷颐。”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瀆。”
《漢語大詞典》:赡给(贍給)
周济救助。后汉书·安帝纪:“癸酉,调 扬州 五郡租米,赡给 东郡 、 济阴 、 陈留 、 梁国 、 下邳 、 山阳 。”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履谦 及父故将妻子奴隶尚三百餘人,转徙不自存, 泉明 悉力赡给,分多匀薄,相扶挟度 河 託 真卿 。” 清 厉鹗 《节妇田孺人传》:“ 振 为 英男 娶妇同居,赡给之与己子等。”
《國語辭典》:救护(救護)  拼音:jiù hù
救助保护。《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上下燋心,相望救护,仰希陛下生活之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每家门内各置一锣,但一家有贼,筛得锣响,十家俱起救护。」
《國語辭典》:回护(回護)  拼音:huí hù
包庇、袒护。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是他自犯下来的,教我怎生回护他?」《金瓶梅》第五八回:「若是在家藏著,你进去对他妈说,教他快收拾一答儿来。俺就与你替他回护两句言语儿,爹就罢了。」也作「回护」。
《國語辭典》:回护(迴護)  拼音:huí hù
袒护、包庇。《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刚弼道:『你公公横竖已死,你何必替他回护呢?』」也作「回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