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候坞(候塢)
边境地区伺望侦察敌情的土堡。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 任尚 遣兵击破 先零羌 於 丁奚城 。秋,筑 冯翊 北界候坞五百所。”
《漢語大詞典》:候诇(候詗)
军中侦察敌情的斥候。新唐书·忠义传上·李憕:“ 禄山 度 河 ,号令严密,候詗不能知。”
《漢語大詞典》:堠楼(堠樓)
瞭望敌情的哨楼。通典·兵五:“却敌上建堠楼,以版跳出为櫓,与四外烽戍昼夜瞻视。”
分類:瞭望敌情
《國語辭典》:观察所(觀察所)  拼音:guān chá suǒ
作战时,观察战局而设的场所,常设于隐蔽而视野宽广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兵无常势(兵無常勢)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谓当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而取胜。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亦作“ 兵无常形 ”。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三国 魏 曹操 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漢語大詞典》:兵堠
古代用来了望敌情的土堡。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次韵》:“爰从 景升 死,境上多兵堠。 檀溪 试戈船, 峴岭 屯贝胄。”
分類:敌情土堡
《漢語大詞典》:三闇
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战时,派遣没有战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战和探察敌情。管子·小问:“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战,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闇也。” 尹知章 注:“苟不死不信,则守闇、战闇、外闇,故曰三闇。”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颜昌峣 云:“三闇谓以守、以战、以外知,三者皆闇也。”
《漢語大詞典》:狼堠
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因用狼烟报警,故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传旨》:“边塞静狼堠烟消,禁远 龙城 天渺。”
《國語辭典》:名列前茅  拼音:míng liè qián máo
前茅,古代行军打仗时,前行兵士所拿作为旗帜的茅草。名列前茅形容名字排在前面。如:「他的成绩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漢語大詞典》:瞭望哨
指观察敌情的哨兵。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山上时不时可以看得见一两个站在崖石上或坐在大树丫上的瞭望哨。”
《國語辭典》:料敌制胜(料敵制勝)  拼音:liào dí zhì shèng
准确地估量敌情而赢得胜利。汉。扬雄 赵充国颂:「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于京。」《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亦且长于谈兵,料敌制胜,谋无遗策。」
《國語辭典》:瞭望台(瞭望臺)  拼音:liào wàng tái
供眺望敌情或远景状况的高台。如:「村中的瞭望台已废弃多年了。」《清史稿。卷一三八。兵志九》:「又于南山威远炮台前环筑月台,亦置炮位于横当之阴,及对岸芦湾山,增建永安、巩固二炮台,沙角、大角并增建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