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感故物
 
相关人物
孔子


《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简释

蓍簪:喻不忘故人、旧物。五代前蜀韦庄《同旧韵》:“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例句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杜甫 水槛

折简能荣瘁,遗簪莫弃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韦庄 同旧韵

典故
故宫离黍
 
离宫禾黍
  

《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黍离〉~47~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黍离〉~47~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孟子注疏》卷二下〈梁惠王章句下〉~4~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汉·赵歧注:「故者,旧也。乔,高也。人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
典故
思故剑
  
故剑相追
 
汉皇思故剑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宣许皇后〉~3964~
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父广汉,昌邑人,少时为昌邑王郎。从武帝上甘泉,误取它郎鞍以被其马,发觉,吏劾从行而盗,当死,有诏募下蚕室。后为宦者丞。上官桀谋反时,广汉部索,其殿中庐有索长数尺可以缚人者数千杖,满一箧缄封,广汉索不得,它吏往得之。广汉坐论为鬼薪,输掖庭,后为暴室啬夫。时宣帝养于掖庭,号皇曾孙,与广汉同寺居。时掖庭令张贺,本卫太子家吏,及太子败,贺坐下刑,以旧恩养视皇曾孙甚厚。及曾孙壮大,贺欲以女孙妻之。是时,昭帝始冠,长八尺二寸。贺弟安世为右将军,与霍将军同心辅政,闻贺称誉皇曾孙,欲妻以女,安世怒曰:「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于是贺止。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内者令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侯氏子死。其母将行卜相,言当大贵,母独喜。贺闻许啬夫有女,乃置酒请之,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广汉许诺。明日妪闻之,怒。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数月,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婕妤。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简释

思故剑:喻不忘旧日情爱。唐王昌龄《行路难》:“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故剑:喻称结发妻子。唐骆宾工《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倒提新缔成谦谦,翻将故剑作平平。”


例句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王昌龄 行路难

急宣求故剑,冥契得遗簪。 许浑 赠萧炼师

莫道新缣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 长孙佐辅 古宫怨

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 骆宾王 绝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典故
上书北阙
 
故人明主
 
未尝弃汝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64~
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夏四月,行如雒阳。唐·颜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盖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
《唐摭言》卷十一〈无官受黜〉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较《风》、《雅》,忽遇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曰:「臣偶不赍所业。」上即命吟。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此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怃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典故
故人元是清风
 

《南史》卷二十〈谢弘微列传·(曾孙)谢譓〉~560~
次子譓,不妄交接,门无杂宾。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位右光禄大夫。
典故
故要

相关人物
王僧达
 
褚伯玉


《南齐书》卷五十四《高逸传·褚伯玉传》
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馀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例句

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 杜甫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典故
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桃柳

相关人物
韩愈


《唐语林校證》卷六〈补遗〉~585~
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柳枝后踰垣遁去,家人追获。及镇州初归,诗曰:「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归。」自是专宠绛桃矣。
典故
故园心眼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寒上风云接地阴。菊丛两开他日泪【菊丛重开他日泪】,孤舟【案:时方舣舟以俟出峡。】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典故
故园宗周


《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黍离〉~47~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东汉·郑玄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
典故

《北齐书》卷十五〈韩轨列传(子晋明)〉~200~
子晋明嗣。天统中,改封东莱王。晋明有侠气,诸勋贵子孙中最留心学问。好酒诞纵,招引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朝庭处之贵要之地,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美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返披故纸乎?」武平末,除尚书左仆射,百馀日便谢病解官。
典故
故纸研
 

《景德传灯录》卷九〈古灵神赞禅师〉
本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得!」遂有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古纸,何日出头时?」
典故
故著寻常淡薄衣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倡女词〉
轻鬓丛梳阔扫眉,为嫌风日下楼稀。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
典故
广陵客
 
广陵弦
 
广陵故事
  
顾索素琴

相关人物
嵇康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44~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4~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简释

广陵散:喻哀悼怀才去世者。唐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又喻指高雅乐曲。唐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淮南木叶飞,夜间广陵散。”


例句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李德裕 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李白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李颀 琴歌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王绩 古意六首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 陈存 楚州赠别周愿侍御

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酒杯

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典故 
寿陵步
 
失本步
 
失步人
  
忘却金闺故步
 
矜学步
 
羡邯郸
   
相关人物
公子牟
 
公孙龙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98~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汉书》卷一百上〈叙列传上〉~4206~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简释

邯郸步:指学习方法不当,不仅未学到新技能,反而失去了原有技能。宋欧阳修《镇阳读书》:“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例句

邯郸笑匍匐,燕蒯受揶揄。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

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漢語大詞典》:蓍簪
以蓍草做的簪子。《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后常用来比喻故物或故旧。南史·虞玩之传:“﹝ 齐高帝 ﹞赐以新屐, 玩之 不受。帝问其故,答曰:‘今日之赐,恩华俱重,但蓍簪弊席,復不可遗,所以不敢当。’”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美价方稀古,清名已絶今。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孙枝蔚 《虞玩之却屐图》诗:“新屐岂不好,云非臣所求。蓍簪与弊席,曾可弃之不。”
《漢語大詞典》:离黍(離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分類:慨叹亡国
《國語辭典》:黍稷  拼音:shǔ jì
高粱。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
《國語辭典》:黍离麦秀(黍離麥秀)  拼音:shǔ lí mài xiù
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参见「黍离」条。麦秀,比喻怀念故国。参见「麦秀」条。黍离麦秀用来感叹亡国。《清史稿。卷五○○。遗逸传一。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
《國語辭典》:故家乔木(故家喬木)  拼音:gù jiā qiáo mù
世代为官之家多珍贵之物。《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
《國語辭典》:乔木(喬木)  拼音:qiáo mù
多年生高大而有明显主干的树木。如松、柏、杨等。
《國語辭典》:故剑(故劍)  拼音:gù jiàn
汉宣帝为皇曾孙时,娶许广汉女,及即位,众臣商议更立皇后,宣帝以诏求微时故剑,表明要立前妻许女为后。见《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后比喻前妻。《北史。卷一四。后妃传下。隋炀悯皇后萧氏传》:「感怀旧之馀恩,求故剑于宸极。」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小女命薄,殒谢久矣!明公尚欲寻故剑耶?」
《國語辭典》:明月清风(明月清風)  拼音:míng yuè qīng fēng
皎洁的圆月,清爽的微风。语本《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后比喻摆脱尘世羁绊的悠閒生活。明。沈采《千金记》第二出:「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
《國語辭典》:故纸(故紙)  拼音:gù zhǐ
1.旧纸。
2.书籍文牍。宋。陈傅良 和林宗易上已韵:「孰与课儿翻故纸,几曾缘客扫精庐。」
《國語辭典》:钻故纸(鑽故紙)  拼音:zuān gù zhǐ
在旧纸堆里钻洞。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五灯会元。卷四。古灵神赞禅师》:「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分類:一味古书
《國語辭典》:广陵散(廣陵散)  拼音:guǎng líng sǎn
1.乐曲名。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的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其中的「慢商调」为此曲所独有。
2.三国魏嵇康善弹广陵散曲,秘不授人,后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谗被害,临刑索琴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比喻人事凋零或事无后继,已成绝响。《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长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无学术,每叹云:『终恐同广陵散矣!』」也作「广陵客」。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國語辭典》:学步(學步)  拼音:xué bù
1.学习走路。如:「幼儿多在一岁半时开始学步。」
2.模仿别人。参见「邯郸学步」条。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江山如此人亦然,学步羞称时世贤。」
《國語辭典》:学步邯郸(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参见「邯郸学步」条。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周书。卷四。十七。艺术传。赵文深传》:「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郸匍匐(邯鄲匍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金 元好问 《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 邯郸 匍匐更堪羞。”参见“ 邯郸学步 ”。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郸步(邯鄲步)
犹言 邯郸 学步。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序:“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踡;不学 邯郸 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宋 姜夔 《白石诗说》:“ 陶渊明 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 邯郸 步也。” 清 吕履恒 《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顰 邯郸 步。”
分類:邯郸